茶器
为何茶艺师自用都爱这一把银壶?
煮水烹茶,用什么样的壶最好?除了陶壶、铁壶之外,几乎所有的茶友们,心心念念都会想要一把来自日本的银壶。 若问原由,且听各位茶友们娓娓道来。 1.银壶煮水,水质软薄,茶味香醇。 2.银壶煮水,产生银离子,有效预防多种心血管疾病。 3.银壶煮水,能为人体杀菌消毒、提升免疫力。 为什么选择日本产银壶? 日本茶器,多源出中国。而日本银壶的工艺和造型,以及其中蕴藏的文化,深为茶友喜爱。也是茶器中最精妙的一种。 它出现于江户中后期(唐朝中期),一直延续至今。它被称为“一片造”,数十道工序,数百种工具,数万次捶打,一片成型,纯手工精雕细琢,始成银器,工艺可谓登峰造极...
茶具的鉴赏之漆器茶具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 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中国古代漆器的工艺,夏代的木胎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并常用...
银壶经典器型
天圆地方是阴阳学说的一种体现。道家认为:“天圆”心性上要圆融才能通达;“地方”命事上要严谨条例,循规蹈矩。这种哲学思维也深深的体现在中国传统手工艺里面,早在银壶之雅里记载的银壶就有方器。 在所有方器中,以四方形器为最多,多见的四方形器有方斗壶、升方壶、高方壶、扁方壶。此种类型,虽为方器,亦有变化,但每条边线均为直线,面为平面。这是方壶的最基本造型。四方形器中,四边为曲线或阴或阳之变化,形体对称,构成了四方壶的另一种变化。如是陶瓷类用泥料而制成,已经较难,那么在金属上就更加难了。 难点一:脚线的处理 一般形容方壶的词汇总是端庄大...
在你精心布置的茶席上,还少了一把格调满满的茶刀
购置了昂贵的茶器,精心布置了茶席,怎么能忽略了茶刀的选用。一饼好的普洱茶使用什么样的茶刀,不但需要好的手感,还要显得好看有逼格!为你提供各种不同材质的刀柄! 大马士革亚克力蓝贝茶刀,深邃湛蓝,低调华丽。 白牛骨刀柄大马士革茶刀 大马士革大红酸枝茶刀 日本钢大马士革白牛骨茶刀 鸵鸟骨刀柄大马士革茶刀 大马士革大红酸枝茶刀 大马士革黑檀木茶刀
银壶泡茶有没有副作用?
经常有人问,纯银含量不到100%,长期用纯银制作的银壶煮水泡茶有没有副作用?事实上,如果银壶的纯银含量不高,掺杂有毒物质,对于人体确实有副作用。国际上公认纯银的最低标准是925银,含银量92.5%。那么剩下的7.5%是什么呢? 925银,剩下的7.5%是铜,铜铁对人体并没有任何的副作用,经常用来制作器物,茶具,例如我们常见的铜壶、铁壶,上百年来历史检验,这三种元素非但没有任何的副作用,还有助于人体健康养生。目前银壶市场上,手工银壶大部分是用990纯度和999纯度的足银打制。 990银是国家标准足银,但在打制银壶的过程中,我们都会选用990和990以上纯度999的银料,也就...
透气性最佳的紫砂壶泥料有哪些?分别是
关于紫砂泥料的透气性 紫砂壶不同于瓷器与玻璃器,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其透气性,长物志言: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这个不夺茶香,又无熟汤气,便是因为紫砂特有的双气孔结构,也是透气性。 在之前的文章中也给大家介绍过,紫砂的泥料其实有很多种,大类来说有紫泥、红泥、绿泥、段泥等等,那么其中到底是哪种泥料的透气性最好呢? 影响透气性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结晶度,二是泥料目数。 结晶度 结晶度,也就是烧制时的瓷化程度,其是泥料的本身属性,不同的泥料烧制的结晶程度不一样,当然也与烧制温度有一定关系,烧制温度越高,结晶度越高。一般来说,烧制时...
怎样做到紫砂塑器,怎么把紫砂进行塑器?怎么
在悠久的紫砂器发展史中所记载的第一件作品供春壶,就是塑器,也俗称花货。这件作品是完全以捏塑的手法做成,它以古老的银杏树瘿上的疤节塑成型,壶嘴和壶把就像自然生动的枝梗,舒展自若,壶体上七凹八凸的纹理生动别致,树瘿表面有着丰富的指纹,整个效果质朴古雅,造型既有天然妙成之韵,也有手工精致之趣,固此,前人称颂这把壶为脱尽人巧殊众工,神工鬼斧难雷同之塑器艺术品。 由于花货有着较长的历史基础和良好的开端,加上得天独厚的紫砂原料,特别有利于手工成型和雕镂捏塑,所以在紫砂器的发展进程中相继出现了许多珍贵的花货艺术品。 总括来说,花货的造型可归纳...
紫砂壶倒立,壶盖不掉就是好壶?
判别紫砂壶的标准之一是紫砂壶的气密性,针对以前的看法,大家一般会认为在紫砂壶里面装满了水,按住壶盖气孔则壶嘴不出水;按住壶嘴反过来不掉盖则说明此紫砂壶的气密性好,如果不是就说明壶的气密性差。 其实这种判断是一个误区,在通过数以千计的试验之后,终于解释了这个气密性原理,而且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提出一个关于紫砂壶气密性的全新观点。 现在以石瓢和西施这两种紫砂壶市场上最多也最常见的壶型举例。首先先拿出作为这次试验的数据。石瓢100把,西施100把,价位都在200元到3000元的中高档壶(先排除做工不好的数据)。100把西施壶按住气孔之后,97把...
漫谈普洱茶与茶具(二)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是记载于《神农木草经》里的一句话,也是记载最早人类对茶作用的资料,教会人们农业并最早发现草药的神农氏,在采集药物时发现了茶的神奇解毒功效,至此茶就以药用植物的身份进入了人类的生活并逐渐被开发、运用。专用茶具的出现最早的是新石器时代的陶钵,此时茶除了直接咀嚼食用也会混合其他食物混煮,专门用于作此类事的钵应归为最早的茶具了。云刚少数民族中的基诺族至今还黑陶豆(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用茶叶鲜叶直接凉拌,凉拌茶是古人保留食茶的一种方式。 商周时期,华夏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这一时期酒的盛行...
竹丝扣瓷:一份刚刚好的东方情调
瓷器具的外面包裹着竹丝,这个手工艺叫做竹丝扣瓷,也叫瓷胎竹编。 始于清代中叶,是四川成都地区独有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因其考究的工艺,开始仅作为皇室贡品。 2008年,“竹丝扣瓷”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像中国大多数快要失传的老手艺一样,这门兴盛一时的绝技,也正面临着失传风险。 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事相关行业的还有上千人,而2010年仅仅能找出70多名会此手艺的师傅。 近年来逐渐有一些年轻的手工艺爱好者加入,这些手艺人用自己的双手守护着我们民族的记忆,为中华手艺的传承努力着。 竹丝扣瓷的制作工艺 1.选料 竹丝扣瓷对原材料...
和机制银壶相比,为何要用手工银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品质更为讲究,煮水泡茶器不局限于电热水壶,而是渴望拥有一把银壶。 然而银壶的价格的确令人望之生畏。银本身就已然属于贵重金属。而银壶的制作,需要手工捶打而成。为了提升生产效率,部分厂家借助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批量生产机制银壶,价格低很多。 既然机制银壶的生产已然如此成熟,为什么要用手工银壶呐? 手工壶款式富有灵气 机制银壶的工艺单一,千篇一律缺乏手工艺的温度与韵律。手工银壶具备一定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源于匠师的创意,是一件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手工银壶的各个细节都该合乎风雅之道,一笔一画,一锤以錾尽...
一茶一则:让不同的茶种,找到适合的载体
我喜欢“一个人,一件事,一家店,一辈子”这样的生活方式。 大学期间,我开始接触茶器,因为擅长手工制作,所以给老师制作过一些茶器。毕业后从事过设计、外贸等工作。因为一直追求能在自己的兴趣上坚持做些事,所以辞职尝试茶器的手工制作和研究。 茶则,是我最早接触的茶器之一,茶则作为茶具的一种,在唐代已经有了名分。陆羽《茶经四之器》:“则,以海贝、蛎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则者,量也,准也,度也”,意为准则、原则、法则的意思。 茶则,通俗地讲是茶叶置入泡壶前放置、测量茶量的量具,是茶叶与泡壶的媒介。 当下受茶人追捧的茶则大多是日本...
匀杯之道
起初,公道杯是一种特制盛酒用的器物,随着茶人的使用和喜爱,公道杯成为了茶席上必不可少的茶具之一,也称茶盅、匀杯。大小合适的片口,也被热衷于用作公道杯使用。 茶很讲究,泡茶更是一门学问。茶的冲泡时间非常讲究,茶汤在壶中停留的时间不同,茶汤的口感也会大大的不同。公道杯的作用主要在于均衡茶汤,将冲泡好的茶汤注入公道,再平均分至每一杯中,使得每一个人品鉴茶汤时,手中的茶汤都是同样的滋味。 分至茶杯中,除品尝口感与风味外,公道杯同时也可起到沉淀茶渣、茶沫的作用。 有的茶叶在冲泡时不宜使用过高的水温,可以将煮沸的水先倒入公道杯中片刻,再注...
茶具怎么挑?教你一招!
器为茶之父。茶与茶具的关系甚为密切,好茶必须用好茶具泡饮,才能相得益彰。 茶具的优劣,对茶汤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都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挑一套合心意又合自己的茶的茶具很重要。 陶瓷是我们平时最常见,也是与茶性非常相合的一种材质。陶瓷茶具从胎土的选择、烧制的过程、杯型的拿捏、釉彩的上色等等每一道工艺都影响着品质的差距。挑茶具的时候应该怎么看呢? 一、瓷制茶具有什么特点? 瓷器使用高岭土高温烧成,表面光洁透亮,胎薄致密,气孔少,吸水率低,传热快,保温性适中,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 瓷器致密,对茶味的反映不偏不倚,真实公正。因此,瓷器是...
马益群:壶为茶活
图为:蔡中南在穴洞里用自己烧制的茶器品尝茶汤的本味 喜欢喝茶,由此喜欢茶壶、茶杯。一个偶然的机会,参观由翰海举办的“台湾茶事”专场拍卖会预展,结识了几位台湾来的茶人。“茶是水,壶是火;茶是女人,壶是男人”。与来自台湾的陶艺家蔡中南老师刚见面,他就意味深长地对我说。 曾经听台湾画家王三庆提起过,台湾有一位陶艺家蔡中南,做的壶一点不比宜兴的差,甚至好过宜兴壶。用蔡中南做的新壶泡茶,不仅没有泥土味,口感还十分甘甜。王先生告诉我,蔡老师一家在深山里穴居,住在崖壁上,房子都是他亲手搭建的,不管外面下多大雨,洞穴中也不会落一滴水。蔡老师年轻时...
茶具选不对,茶汤就要毁!茶具
古往今来,爱茶人士都明白一个道理一壶侍一茶。 如今,茶具的种类虽然增多了,但材质还是以陶器、瓷器、玻璃为主,那这三种不同的茶具对茶汤分别有什么影响呢? 对香气的影响 茶具的质地。我们在这里以密度来区分。 密度不同,导热和散热系数也就不同,一般密度高的壶,散热速度快,保温效果茶;密度低的壶,散热速度慢,保温效果好。 所以,茶具的密度高,泡起来茶香清扬;壶的密度低,泡起来茶香低沉。而我们常见的茶具材质密度排序为: 玻璃>瓷器>陶器 也就是说,用玻璃茶具冲泡绿茶比较好,用瓷器茶具冲泡红茶、香片比较好,陶器如紫砂壶可以冲泡黑茶。 对汤感的影响 玻璃茶具...
建盏,彰显主人品味的主人杯
爱喝茶的人,会很在意茶器,从茶壶到杯盏,都可能是喝茶人的一份心情。拥有一枚特殊的、可心的主人杯,是每一个茶人追求个性的一种表现。 当看到茶人的主人杯时,你可能就会读懂他的百分之五十。同样,你也能通过主人杯,向别人展示你独特的格调和趣味。 主人杯,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的品茗杯,它就像男人的手表、女人的包包。它的出现就彰显了主人的品味,喜好。 那么,为什么说建盏是彰显主人品味的茶杯呢? 盏中可悟道 建盏并非仅仅是一件喝水的器物,更是思想的载体,就像书法、国画一样,是有灵魂的。 建盏作为宋代斗茶之风的产物,因为宋“茶色贵白”“宜黑盏”,才使得...
建盏这么多,你该玩哪一个?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建盏因宋代斗茶之风的盛行应运而出。建盏所烧瓷为黑瓷,是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因产于建州建安县而得名。 建盏与点茶建盏本身的设计,无疑是为了适应点茶法而生。它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囗四大类,传世以及出土最多的是束口碗。 束口碗口沿以下1~1.5厘米左右向内束成一圈浅显的凹槽,便于点茶时掌握茶汤的分量,又可避免茶汤外溢,俗称“注水线”。 建盏的胎体厚重、釉面花纹变幻莫测以及对茶汤的保持温性好,适应斗茶需求,一时成为皇族、士大夫、文人墨客追捧的点茶珍品。 建盏种类陶瓷界目前把建盏的釉面花纹种类大致分为六类:乌...
银壶出现锈点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每次用完银壶后,我们一定要记住:煮完水后,把壶中水迅速倒空,把壶置于桌子上,把壶盖拿开,用壶身的余温烘干壶,保持壶内壁的干燥;不建议用炉子直接烘干壶里面的水,操作不当会烧坏银壶,破坏银壶底部的结构。 一般新壶开始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白色的水垢。这层水垢是壶的保护层,和汽车过了磨合期更好开一个道理,有了这层精心养成的水垢保护层,壶会更加好用,煮出的水也更稳定,水质更加清甜,不建议去除。 有些朋友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发现内部会慢慢出现一些锈点,其实发生这种情况不外乎以下两种原因: 制作银壶的匠人在制作银壶的过程中用的錾子或者敲打工具是铁制...
手工银壶除了有颜,还有什么?
用银壶单纯是为了好看吗?银壶泡茶到底有什么好处?茶艺师为什么都喜欢用银壶?除了使用价值银壶还有什么值得入手的地方? 针对这些疑问,银壶客给大家一一道来。 一般使用银壶的壶友都不是因为银壶好看而购买的。首先最先是知道银壶烧水泡茶的好处,了解银壶对水质的影响后才开始关注到银壶,再到银壶的外观。 有多数朋友是购买外观合自己眼缘的银壶,也有很多朋友是看银壶出处出自哪一位师傅。也有一些朋友知道看工艺难度或者是私人订制专属,用银壶来留下自己专属纪念或者情怀。 无论是因何种原因关注到银壶,在银壶身上始终是别的壶类所不能替代的。 就...
星座有十二个,茶具也有十二先生
“十二先生”出自南宋审安老人(本名董真卿)的《茶具图赞》,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经典茶书,是现存最古的一部茶具图书,也是中国第一部茶具图谱。他于宋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以传统的白描画法画了十二件茶具图形,称之为“十二先生”。并按宋时官制冠以职称,赐以名、字、号,足见茶在当时的珍贵与受欢迎。 “茶具”最早是专指采制茶叶的器具,饮茶的器具被称为“茶器”。这种称呼方法从陆羽的《茶经》开始,一直沿用到北宋年间。到了南宋,审安老人在咸谆五年(公元1269年)撰写《茶具图赞》,才将品饮茶叶的器具改称为“茶具”,一直到沿袭到今天。 有意思的是,《茶具图赞...
茶人都应知道的13种茶具使用方法!
常见茶具通常有茶杯、茶漏、盖碗、茶盘、茶则、茶挟、茶巾、茶针、煮水器、茶叶罐、茶船、茶海、茶匙、茶荷等十三种常见茶具的使用方法。 其使用方法具体如下 一、茶杯 茶杯的种类、大小应有尽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来更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的闻香杯。根据茶壶的形状、色泽,选择适当的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为便于欣赏茶汤颜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内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浅色。对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适,入口顺畅。 二、茶漏 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三、盖碗 盖碗或称盖杯,分为茶碗、碗...
唐代宫廷煮茶喝酒用哪些银器?
1982年元旦,江苏省镇江市丁卯桥发现一处唐代银器窖藏,出土银器共计950余件,有酒瓮、盆、鎏金“论语玉烛”龟形酒令筹筒、鎏金酒令筹、托、碗、盒、镯、钗等。 “安史之乱”后,南方成为金银器制作中心,器类增多,工艺高超,纹样华美,民族色彩浓厚,尤以镇江(时称润州)为著。据考古发现,整个南方出土唐代金银器的总数达1100余件,而镇江占九成左右。润州炉火纯青的金银器制作工艺使其成为南方的中心产地,制品多供奉皇室,并錾刻“力士”名牌商标。其对宋元金银器的制作工艺有着深远的影响。 茶釜(鍑,fu) 高10厘米,口径25.6厘米。宽沿,深腹,圜底。一件沿面设一对护耳及...
论茶器
1,茶焙:茶焙编竹为之裹以箬叶,盖其上,以收火也。隔其中,以有容也。纳火其下去茶尺许,常温温然,所以养茶色香味也。 白话文:茶焙用竹篾编织而成,表面裹上柔嫩的香蒲叶,上面用盖盖上,用来聚积火气。中间有隔层,以增加存茶的容量。焙茶时,炭火在茶焙底下,距离茶有一尺左右,要保持恒温,才能保养好茶的色、香、味。 2,茶笼: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箬笼盛之,置高处,不近湿气。 白话文:茶如果不存放在茶焙里,就应拿纸包裹密封严实,用嫩香蒲叶制成的茶笼装好,放在高处,防止湿气侵入。 3,砧椎:砧椎盖以砧茶;砧以木为之;椎或金或铁,取于便用。 白话文:砧板与椎是用来捶碎茶饼的工具。...
茶具的选择影响到茶汤
古往今来,爱茶人士都明白一个道理一壶侍一茶。如今,茶具的种类虽然增多了,但材质还是以陶器、瓷器、玻璃为主,那这三种不同的茶具对茶汤分别有什么影响呢? 一、对香气的影响 茶具的质地。我们在这里以密度来区分。密度不同,导热和散热系数也就不同,一般密度高的壶,散热速度快,保温效果茶;密度低的壶,散热速度慢,保温效果好。 所以,茶具的密度高,泡起来茶香清扬;壶的密度低,泡起来茶香低沉。而我们常见的茶具材质密度排序为:玻璃>瓷器>陶器。 也就是说,用玻璃茶具冲泡绿茶比较好,用瓷器茶具冲泡红茶、香片比较好,陶器如紫砂壶可以冲泡黑茶。 二、对汤感的影响 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