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器

  • 为何要遵守“一壶一茶”?想换茶怎么办?理由是

    紫砂壶,对于大多数茶友来说,是老朋友了。尤其是紫砂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这一特性使得很多茶友都爱不释手。明代文人闻龙曾在《茶笺》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 紫砂壶既然越用越好,而且强调内外皆用,泡多样的茶岂不是对壶的保养更有效果,但为什么都说“一壶不事二茶”呢? 不少紫砂壶玩家在用紫砂壶泡茶时都会固定使用一种茶叶,其中缘由许多人并不知道。 这种习惯的养成与紫砂壶的特性有关。 紫砂泥是由石英、赤铁矿、云母、黏土等各种矿物组成的混合结构。 紫砂壶的气孔是紫砂泥的各种矿物...

    2022-09-16 20:57:43
    686
  • 吉州窑始烧何年代?

    吉州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窑口之一,产品以黑釉为主。它烧制了光彩夺目的窑变天目瓷,创造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剪纸贴花瓷,以丰富多彩的民间装饰(如“洒彩”、“鹧鸪斑”、“玳瑁斑”等)运用在陶瓷器上而著称,在我国的陶瓷史上,占有灿烂的篇章。 吉州窑窑址在吉安县永和镇,自隋至宋,吉安称吉州,故名吉州窑。旧传吉州窑为“宋时开窑”。《矩斋杂记》说:“宋时江西窑器,出卢陵之永和市”。都以为吉州窑是宋代始烧,据《东昌志》记述,五代时永和已有墟市,瓷窑也有了专门机构管理,应该说当时吉州窑已经具有相当规模。根据永和镇在唐末已有寺庙建筑多座,及瓷业经济...

    2022-09-16 17:04:23
    770
  • 简谈建水紫陶的装饰工艺

    一、建水紫陶装饰三大特点 1、湿坯装饰 所谓“湿坯装饰”就是在坯体处于湿润状态下,在坯体上进行装饰。以湿润的陶坯为纸,不同于平面挥毫,既要有良好的书画基础,更要能兼顾陶坯不同弧面和湿润状态下的柔腻特性。 图释:悬肘运笔对书画家是一项非常严峻的考验 2、工具简单而工序复杂 工具:仅以书写绘画的角度讲,建水紫陶的装饰用一支笔一碟墨即可。 工序:从写画墨稿完成,到反复多次的刻模、填泥、摊压、削刮。一般需要4到5天以上的时间。 图为:刻模 图为:填泥 图为:削刮 3、对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都有较强的兼容性 制作者只要了解紫陶泥性,掌握刻填...

    2022-09-16 13:11:03
    865
  • 煮水为何要用银壶,这是我听过最佳的答案!

    煮水以银壶为贵,泡茶以银壶为尊。大家都知道,因为银是天然的抗生素。古人有“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一说。银壶,煮水时释放的银离子,能除去水中杂质、杂味、细菌等,能使水质变软变薄,古人谓之“若绢水”,就是说水质柔薄爽滑犹如丝绢。 另外,银壶本身洁净无味,而且热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锈,不会让茶汤沾染异味。 相比“砂之土,瓷之脆,铁之锈”,银是唯一洁净无味、净水无菌、养生养颜的尊贵净器。 银壶的实用功效 银壶已成为中高端礼品的第一选择! 茶道众人有句话:家有万千名器,不如银壶一把。毫不夸张的说,手工银壶已经成为茶界宠儿,也是中高端玩家潮流热...

    2022-09-16 09:17:43
    609
  • 茶具使用方法

    1.茶杯 茶杯的种类、大小应有尽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来更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的闻香杯。根据茶壶的形状、色泽,选择适当的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为便于欣赏茶汤颜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内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浅色。对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适,“入口”顺畅。 2.茶漏 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3.盖碗 盖碗或称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内,冲水,加盖五~六分钟后饮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冲一次。 4.茶盘 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

    2022-09-16 05:24:23
    677
  • 茶具这样选,泡茶才顺手!

    茶是我国国饮,所以我国茶叶种类繁多,除了我们熟悉的六大茶类以外,还有奶茶、花茶、果茶、各种茶饮料等其他茶类。 这么多茶类的出现,也带动着众多茶具种类的出现,那么茶与茶具的搭配有什么讲究呢?下面,我们给各位茶友详细地讲一讲。 陶茶具 陶茶具能吸附茶汁,蕴蓄茶味,用陶杯泡茶,香味醇和保温性好无熟汤味,能较好保留茶中真髓。一般认为用來泡台湾的乌龙茶,铁观音等半发酵茶最能展现茶味特色。 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质地透明、传热快,便于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形态。这种茶具适合沖泡龙井、碧螺春、恩施富硒茶等绿茶;君山银针、霍山黄芽等黄茶;各种花茶、果茶...

    2022-09-16 01:31:03
    854
  • 好的紫砂壶要具备泥、形、工、款、功缺一不可!

    一件有内涵的优质紫砂器,一定要具备三个主要因素,即:结构设计精妙,制作技巧精湛,使用功能优良。结构是说,壶的各个部位要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制作技巧是评判壶优劣的准则。至于实用功能,则要从壶的体积重量,壶嘴的出水状况等多方面进行判定。 紫砂壶之所以受人们亲睐,实用功能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无非是其艺术价值。紫砂壶艺的审美可用壶的造型、神韵、气质、形态四个要素来概括。一件完美的作品一定做到了把这几个要素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紫砂壶作为一种实用工艺美术品,壶艺爱好者应本着领悟壶美的本质,从审美出发,兼考虑壶的实用性选择适合自己,能够...

    2022-09-15 21:37:43
    780
  • 用茶漏会不会影响茶汤口感?

    普洱茶的冲泡,目前我们最常用的方法还是盖碗或紫砂,一泡一泡的出汤,层层剥离,感受茶汤逐渐释放的内蕴。 冲泡时为了保持茶汤的清爽,我们会使用一种工具:茶漏。的确,茶漏可以过滤很多茶梗,茶渣,但也有茶人建议:茶漏会破坏茶汤的凝聚力,不建议用茶漏。 到底茶漏该不该用?我们先从它诞生的历史说起。 茶漏的演变史 早在陆羽《茶经》“四之器”中,就有所列:连同附件统计、煮茶、饮茶、炙茶和贮茶用且共有29件,可见唐朝时茶具的发展已很可观。 《茶经》中,茶漏时称“漉水囊”,其外壳以生铜浇铸,居住山村的人,有用竹、木制的,作为一种滤水器,可以清洁净水,也可过滤泡...

    2022-09-15 17:44:23
    633
  • 一心一念一茶具

    中国人吃茶,总有一种茶趣,茶具其实也能反映一个人的志趣、为人秉性。一口茶汤解渴意,一抿茶香至清雅。为了这一口享受,小小茶席器物齐全,杯盏错落间主次有序,颇具仪式感。 每个喝茶人都有自己偏爱的泡茶器具,茶具造型万千,材质也不尽相同。 今天就来聊聊不同材质的茶具,它们的特点究竟在哪里?分别适合冲泡什么样的茶?如何挑选适合做鸡的茶具? 紫砂 紫砂壶原料有紫泥、红泥、绿泥、稀有泥。 紫砂主要的特点在于聚温,所以普遍适泡高香型、醇厚型、粗老的茶叶。 紫泥韧性、可塑性、稳定性强,适制各种造型,敞口可大可小。 适用于任何茶叶,对冲泡的讲究不多,适...

    2022-09-15 13:51:03
    824
  • 包银、镀银与镶银的区分是什么?

    包银 包银,顾名思义和它的名字一样,所谓包银就是用其他材质和银一起包裹起来的,由于银对水质净化、口感提升等有诸多益处,但导热快、不隔热又不防烫,所以一般用于做内胆,被其他材质所包裹。 包银工艺的主要运用在银壶上,像最近市场所流行的铜包银、铁包银等银壶,利用其他材质的可塑性,和银本身的净化水质、消毒杀菌等功效,既能做到外观独特、美观,又能有银壶的作用。 包银工艺在银杯上也经常用到。在纯银杯外再包覆一层陶、瓷、木、釉等材质。本身纯银银杯比较烫手,但是包裹其他材质会有防烫隔热的效果。 包银杯 包银杯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瓷包银杯...

    2022-09-15 09:57:43
    726
  • 廖宝秀:唐代人怎样喝茶?唐代饼茶与煮茶考

    图为:《宫乐图》(唐),描绘宫廷仕女们饮茶、饮酒、听琴 接上文。唐代人如何喝茶?唐代人喝茶,常常以“碗”“瓯”“盏”为度量单位,而不是现代的“杯”,这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在唐诗里读到,茶在喝之前,要“焙”,要“碾”,这都是指什么?其实,陆羽《茶经》里面,对这些问题都有非常完备的记述。这部书三卷共十章,对于如何采茶、如何制茶、有哪些茶器、如何煮茶等基本问题,都是专列一章来讲述。 从《茶经》里我们可以得知,唐朝人喝的是主要是茶粉,不是我们今天的这种茶叶。唐代人也有类似明代人泡散茶(即茶叶)的喝法,但不是主流,茶叶本身质地比较粗劣的时候,才会这么喝,唐人...

    2022-09-15 06:04:23
    797
  • 茶具,你知道正确的清洗方法吗?

    有的人,茶喝得好,泡茶也讲究得很,但对茶具的清洗却并不在意。 用完的茶具,随意地放入茶洗,甚至干脆置于一旁,等下次泡茶时再清洁。 抑或是,每次喝完茶,会有意识地注重清洗,却没找对方法,为后续喝茶带来了麻烦。 今天,就让我们来关心一下这个无法被跳过、但从不被在意的步骤洗茶具。 喝好茶,首要是茶具干净 首先,必须要树立一个观念:及时清洗茶具,非常有必要! 茶具使用过后,如果不及时清洗、或清洗不到位,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会经空气和水氧化,形成茶垢。 茶垢黏附在茶杯、茶壶的表面,不但非常不美观,而且会滋生细菌、对喝茶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影响美...

    2022-09-15 02:11:03
    678
  • 与壶结好缘,要避免这几个误区!

    有些人会对养壶有些误解,以下这几个误区,尤其是收藏爱好者要注意! 1、切忌心急 养壶是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求快而用细砂布、砂纸、抛光布等擦拭紫砂壶,这样做会损伤壶的表面,使壶失去自然光泽、留下划痕,从而破坏紫砂质感。 2、切忌剩茶 有些养壶的人,认为饮剩的茶汁留在壶里有助于壶的养成,这是错误的认识。虽然紫砂壶确实有隔夜不馊的特点,但隔夜茶会有陈汤味,对紫砂壶损害很大!而且这样做不卫生,对身体也不利。 3、切忌只用一把壶 不要喝什么茶都用同一把壶。喝什么茶一定要做到什么茶用什么壶,必须严加区别,不能混淆。 养好一把壶,需...

    2022-09-14 22:17:43
    636
  • 竹丝扣瓷:皇室贡品,竹丝贵如金银

    竹丝瓷胎又称瓷胎竹编,是四川成都地区独有的传统手工工艺品,起源于清代中叶。 由于制作不易、工艺考究,一开始只作为皇室贡品。竹丝扣瓷对原材料的挑选极为严格,百斤原竹只抽丝八两,竹丝贵如金银。竹丝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只有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厚薄均匀、粗细一致。从取原料到制成全部是手工操作,制作工艺极为繁杂、严格。 首先是选竹,需要选择生长两至三年、节距2尺左右,无划伤斑迹的壮竹。经过破竹、烤色、去节、分层、定色、刮平、划丝、抽匀等十几道工序,全是手工操作,制作出精细的竹丝。这只是初步工艺,竹丝还需要进行编制,与瓷胎亲...

    2022-09-14 18:24:23
    664
  • 铁壶不会选?5步教你挑到好铁壶

    古人有曰:“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只是此“壶”非市面上普通的茶壶,乃著有“城里开花城外香”之名铸铁而成的铁壶。 何为铁壶? 铁壶,是一种铸铁而成的用来煎茶煮水的器皿。距今有两百年的历史,在江户时代,爱喝茶的人们将“茶釜”加上注水口和把手,铁壶就诞生了。 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日本,做工精细、用料纯正的铁壶,都蜚声国际,给诸多品茶人带来了极致的口感和舒心的赏玩价值,凭其精良的工艺和东方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底蕴,近年来备受壶友藏家关注。 1.用料是否纯正? 传统的铁壶以上好的灰口砂铁为原料,用料纯正,含碳量高,纯手工脱蜡法精铸,一模一壶,铸造...

    2022-09-14 14:31:03
    711
  • 你喝的茶脏不脏?保养茶具有诀窍!

    爱茶之人,必有一套茶具。它可能不是华丽的,也可能来自于某个不起眼的小集市,但它是与你有缘的。关于茶,也讲究一个“缘”字。在看似干净的环境中,微生物在疯狂的生长,你的茶具上有很多你看不见的污垢。 1、茶巾 因茶巾使用短暂,并都是用于擦拭洗净的茶具,很多朋友使用后并未及时清洗。湿润及毛质纤维的质地成了微生物最佳的寄生温床,人手的反复接触以及与桌面、茶具底部的接触,造成了菌落互换,交叉污染。 建议:一条茶巾使用2~3个月,定期换新。每次使用后,与茶具分开清洗消毒。使用一段时间后,彻底清洁一次。 2、茶道六君子 对大多数人来说,茶道六君子是喝...

    2022-09-14 10:37:43
    835
  • 清代光绪年间粉彩茶盅: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踏青风俗的记录者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和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并称为我国的“四大节日”。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事实上,对于古人来说,清明节不仅仅是祭奠祖先,上坟扫墓的时节,还是踏青出游,赏花观景的好时节。西汉时期编撰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所谓“清明风”,便是清爽明净的春风,能够催发万物生长。因此,古书《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古人遗留下来的器物,不少便与清明有关,并记述着古人的清明,像笔者收藏的这只清代光绪年间制作的茶盅,便是其中一例。 ...

    2022-09-14 06:44:23
    656
  • 从“瓯”到盖碗,中国古代茶具小史

    广义而言,茶叶采制和贮藏、饮用的器具统称为茶具。唐代陆羽的《茶经》中记载了贮茶、烤茶、煮茶和饮茶等茶具24件,真正属于饮茶的用具其实很少。我们这里所说的茶具,主要指煮茶、泡茶、饮茶时所用的茶壶、茶碗、茶杯和茶盘等。 南宋无名氏《斗浆图》,生动反映了宋代斗茶文化 我国古代对茶的称呼很多,一般认为,在唐代以前,广为流传的名称是“荼”,还有茗和槚等。到了唐代,荼才定型为茶。唐代以前,人们最看重的是茶的药用价值,把茶当作治病药品,只是偶尔饮茶止渴。唐代饮茶之风兴盛,画风突变,换了粗放豪饮,变为慢煎细品。 如何慢煎细品呢?唐代茶学大家陆羽...

    2022-09-14 02:51:03
    600
  • 根雕茶几怎么保养?根雕茶几保养方法大全

    导读:近几日,有几位甚是对“根雕茶几”痴迷的茶友向昵茶网咨询道,根雕茶几的制作工艺,如“根雕茶几如何挖盘”“如何制作根雕茶几”“根雕茶几如何上漆”“根雕茶几制作视频”“根雕茶几制作全过程”“根雕茶几挖盘工具”等,咨询根雕茶几保养的,如“根雕茶几保养大法”“根雕茶几保养方法大全”“根雕茶几怎么保养”等,还有咨询价格的,如“香樟树根雕茶几价格”“根雕茶几价格”等,以及咨询相关的根雕茶几图片,如“根雕茶几图片大全”等等。本文重点向茶友们解读“根雕茶几保养大法”,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下文: 随着茶文化的迅猛发展,根雕茶几已经越来越...

    2022-09-13 22:57:43
    614
  • 说说海南民俗博物馆馆藏的这些茶具茶器

    图为:盖碗。 喝茶一是解渴,一是品味。解渴很简单,泡一大壶,倒入碗、大杯,仰脖喝下,也有红白喜丧上提壶端盘为客人筛茶的礼仪进行时。品味程序就繁复了。 中国茶起源很早,到唐代正式成为国人日常饮品,“茶道”成型,《茶经》问世。至宋,茶事登峰造极,其“点茶”饮用时尚与唐之“煮(煎)茶”大不相同,茶器也随茶道演变不断出新,茶叶制作、品饮方式形成系统,固化为仪式。宋元之交“散茶”出现,明初以降,影响至今的散茶“冲泡”成为主流,饮茶方式改变了。茶叶制作技术变革了,制茶者根据茶叶、地域特征,把握炒青、烘焙火候,一时名茶纷纷问世。 陆羽《茶经》单列“四之...

    2022-09-13 19:04:23
    707
  • 为何有些壶友精心养壶却达不到理想效果?

    壶经过不断地泡茶,冷热交替,壶身会变得光鲜润亮。一般三个月内外观就会有一些效果,数年后温润如玉,煞是可爱。购买一把紫砂,精心侍养,结果发现效果并不如人意,为什么会导致这样呢?为什么有些壶友精心养壶却达不到理想效果? 一、常见的紫砂养壶现象 1、壶面假亮 有的壶友喝茶时用喝茶的剩茶汁淋壶,用茶汁擦壶(用软的笔状刷子在壶身上抹匀茶汁)。等干了,再用麻木擦拭,致使壶身发亮。有的壶友喝完茶不洗壶,下回泡茶时继续泡茶。这种做法不仅不卫生,而且导致壶内大量细菌衍生,危害人身体健康。 看上去养壶出效果快,但往往养出的是“和尚光”,经常用茶汁淋壶,壶料...

    2022-09-13 15:11:03
    869
  • 日本茶具简单介绍,茶具种类都有哪些?分别是

    著名煎茶道小川流的创史人可进在其着作《饮茶说》一书中曾谈到:茶具无论新旧汉和重要在于可以活用。茶具的优劣要看是否起到了给茶提味的效果。茶具终究是一种消费品――充分利用它,然后使之自然消亡:这就是煎茶道的美学意识。 凉炉 凉炉主要是用来煮水的。为了沏茶首先要有开水。因此凉炉自然就成了茶具之首。煎茶道讲究活火熟汤。按照这个要求凉炉也被不断改良,发展至今。同时还为了满足随处可以作茶这一要求,凉炉也不断趋向于轻便,而且随处可以点火烧水。在煎茶道最盛行的时期,曾大量进口过中国的凉炉,并视为珍品。传说其兴起人就是江户时代初...

    2022-09-13 11:17:43
    694
  • 茶漏对泡茶有多重要?

    茶漏没有公道杯茶杯用的这么频繁,但它是爱干净茶友最想要的东西。如果没有茶漏,茶都没法好好喝了。茶漏过滤掉一些碎末,同时也能从茶漏里看到所泡茶的真面目。你用过哪些材质的茶漏呢? 一些对茶汤品质有着极高追求的老茶客能通过体会不同材质的茶漏研究对茶汤的影响。而选择一个合适的茶漏更有利于茶汤的表现。 不使用茶漏: 在实际冲泡中,有些茶友并不喜欢使用茶漏,不使用茶漏的优点体现在方便、完全真实地呈现出茶汤的真实面目,而一些散茶条索完整、制茶严谨、干净的,不使用茶漏也比较正常,或者在冲泡过程中前几泡使用茶漏,而后面茶碎较少时不使用...

    2022-09-13 07:24:23
    761
  • 那时,茶罐上美人如玉

    一件件精美的茶叶包装盒,蕴含着一段勾人心弦的茶叶故事。经典永远不会褪色,几件新加坡华侨带回的福州民国时期老茶罐,引人重温民国茶业发展的美好往昔,也致敬先辈奇思妙想的创意。 于1885年台湾金门人洪天赏在福州创立的“洪家茶”,经过与独子洪发绥两代人的经营,洪家茶帮(分别为洪怡和、洪春生、福胜春)迎来了鼎盛时期。 今日所见茶罐,即是当时茶叶贸易的产物,为洪发绥的三太太、福胜春茶庄女掌柜张淑贞所保存,并随之移民新加坡,于1993年回国探亲之时传承于洪家后人。虽然福胜春茶庄已随时光流逝,但茶罐上的言语仍然闪烁着,代表时代意义的一款茶罐依然...

    2022-09-13 03:31:03
    893
  • 为何要做中壶?

    每一件事物的由来,都有它的道理。它之所以被创作,是因为它有自己的特点及用处,继而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也是它的意义所在。银壶也是一样,从烧水大壶、中壶到泡茶小壶,每一款都有着自己的特性。 日常我们提到最多的是大壶和小壶,大家也都比较熟悉。大壶主要用来烧水、小壶泡茶,中壶则很少跟大家说起。近期知乎的壶友们连续问到比大壶稍小的壶有哪些,这才意识到了我们常常忽略的中壶。今天,我们来说一说中壶,它到底有哪些独特之处呢? 一、外观精致 外观玲珑小巧、轻便,是中壶的一大特点。在中壶的使用者中,茶艺师居多,她们在使用或做茶艺表演时可做到动...

    2022-09-12 23:37:43
    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