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器

  • 关于银壶,你知道多少?

    导读:人们在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常见茶具,有纯银茶具、紫砂、瓷器、玻璃、塑料等各种材质。那么,各种材质冲泡茶叶有什么区别呢?估计就连很多“茶客”也难以说全。 在日常生活中,用银壶装水、烧水、泡茶,这样能增强体质,预防细菌病毒感染。现代医学科学研究发现,银是天然的抗生素,具有杀菌、养生保健功效,可以杀死650多种细菌和病毒。那么,关于银壶你知道多少?什么样的银壶才值得购买呢? 1、科学使用银壶,喝出健康好茶 新银壶在使用前先用冷水清洗,然后用热水冲洗,再放些一般的茶叶冲泡一两次,即可消除新壶可能有的异味又可清除残留的杂质。 银壶在煮水加热的...

    2022-10-23 07:57:43
    642
  • 看壶秘籍:难怪他们一眼就能看出壶好壶坏!

    从造形艺术上看,紫砂壶“圆不一相,方非一式”,以方和圆这样简洁的几何体创出无穷的变化,在变化中又恪守了中国古典美学“和而不同,违而不犯”的法则。 方壶则壶体光洁,块而挺括,线条利落。圆壶则在“圆、稳、匀、正”的基础上变出种种花样,让人感到形、神、气、态兼备。 很多人做的紫砂壶是没有气息、没有神韵的,方是呆板的方,圆是萎靡的圆,筋纹不劲道,花器更是了无生趣。 没有生命的气息,徒具形式,一味模仿而且没有自己的思想,很难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好的壶应该有着和中国文化底色一样的气息。 我在很多老壶里都嗅到了这种气味。陈鸣远的南瓜壶,让...

    2022-10-23 04:04:23
    675
  • 茶适合用什么茶具?你选择茶具有什么心得吗?

    器为茶之父。茶与茶具的关系甚为密切,好茶必须用好茶具泡饮,才能相得益彰。陶瓷是我们最常用的茶具材质,但陶与瓷其实是两种东西。两者有什么区别,分别适合泡什么茶,又如何挑选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瓷器与陶器有什么区别? 陶瓷这个词,其实是陶器、炻器、瓷器的合称。一般把紫砂归为炻器或陶瓷,紫砂的特点与陶器类似,但紫砂土质十分优良,对茶汤有润饰作用。 瓷器使用高岭土高温烧成,表面光洁透亮,胎薄致密,气孔少,吸水率低,传热快,保温性适中,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 瓷器致密,对茶味的反映不偏不倚,真实公正。因此,瓷器是适用最广泛的茶具,所有的茶都可以冲泡...

    2022-10-23 00:11:03
    770
  • 多图|茶盘大全图鉴(下)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从唐时“烹茶”到宋时“点茶”,再到明清以来的“泡茶”,我们对于茶的饮用方法,一直在演变,甚至是绿白黄青黑红六大茶类的冲泡都各有讲究。进入现代快节奏社会来,茶友们也在追求更加简洁的泡茶方法。“干泡法”在逐渐分占“湿泡法”的光彩。 干泡法:干泡法一般使用的茶盘,不像湿泡法一样可以直接淋水,而是把废弃茶水直接倾倒在垃圾桶里,这样可保持桌面干净且易收拾,还可以随心更换茶席和茶巾,增添了布置泡茶空间的乐趣。相对于湿泡,干泡法省去了一些较为厚重的茶道用具,使茶道变得更简洁、方便、更有适应性,出门在外旅行时都可以随地...

    2022-10-22 20:17:43
    858
  • 紫砂壶:养壶巾虽小,作用却很大

    一般来说,在续水、倒茶,或换茶叶等品茶的种种准备之际,用冷水浸过的洁净茶巾,在有意无意之间擦拭壶体。这是“内养外护”的结合。 用湿茶巾擦拭壶体,一是有利于壶体的按摩;二是有利于壶内的茶汁增强穿透力,增加茶汁在壶体“空隙”中活动、流动的速度,频率。 用养壶巾重要的是要“勤”:每天用完,一定要用清水把壶内冲净、不留残渣,壶外用干净的湿茶巾擦干水迹,擦净茶痕。“天天净身”,保持干净是养壶的关键。所以一般来说,只要泡茶的方法得当,茶味一样能很好地表现出来,也不会伤壶,也不会有损茶质、茶韵。 不用“汗手”摸壶,有人养壶,不喜欢用养壶巾擦,而是喜...

    2022-10-22 16:24:23
    732
  • 濒临失传的竹丝扣瓷,这门手艺全国只剩不到30人会了

    瓷器具的外面包裹着竹丝,这个手工艺叫做竹丝扣瓷,也叫瓷胎竹编,是一种濒临失传的清代民间手工艺。 由于制作难度高,一开始只作为皇室贡品,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目前全中国会这门手艺的只剩不到30人。 这种工艺,只能用四川邛崃山长在阴面的“慈竹”来做,而且要挑选节长66厘米以上,没有划痕、花斑的,长了两年时间的慈竹。这种慈竹的竹节长,能拉出比头发还细的丝,柔软,好编织。 把竹子变成竹丝,要经历十道异常繁琐的工序。 第一步,刮青 趁水分没有干去之前,竹子砍下后必须立马刮去表面青色的胶质层,竹子即露出白胎。 然后,将竹子切分成等宽的...

    2022-10-22 12:31:03
    628
  • 茶器选择之原则

    器为茶之父。关于器的选择,有好多玄而又玄的理论,不去管他,记做下面几个原则,八九不离十。 一、器之质地粗细与茶之发酵和新老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发酵程度越低的茶,宜用质地细密的器物,如绿茶宜用青瓷或玻璃器皿,乌龙宜用泥质较细的紫砂,黑茶宜用粗陶或泥质较粗的紫砂。是因为,质越细密,越容易将发酵程度低或不发酵的茶的温润体现出来。而粗陶,能吸收老茶异味,所谓水过砂则甜,有助老茶浊气散发。 二、器形之高矮与茶之老嫩成正比。原则上,越老的茶,由于不怕焖,宜选择高深的器皿,如紫砂中的秦权、汉铎等,能将老茶的茶性很好地逼出来。而细嫩的茶,如绿茶,宜选...

    2022-10-22 08:37:43
    754
  • 泡茶时茶杯大小有讲究?

    不同形状的杯子,在喝茶的时候会带来口感和香气的差别吗? 四个杯子,从右至左口径为9.5,7.5,5.5,4.6,单位是厘米。 从右至左,高度为3.5,4.5,5.0,5.8,厘米。 同用第二泡茶来比对,因为深度不一,所以茶汤的颜色明显不同,高度越低茶汤越浅。 这个大口杯的优点在于,茶汤入口时感觉最圆润。但是这是物理学的原理造成,由于开口大,高度低,液体的表面张力最大,而不是茶汤本身的圆润。从聚香和聚味的程度来说,这个杯子是最低的。 这个青花葡萄杯的形状是最常用和常见的,茶汤入口的圆润度低于上一个,但比较真实和正常,聚香和聚味的程度高于上一个,总体感觉比较自然和真实。 ...

    2022-10-22 04:44:23
    617
  • 龙窑淬炼,无常才是一种常态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二十多座古窑遗址,静静地躺在张家沟的后山上,那是世代陶艺人的容心之所,在千秋百代的手传口授中,我们因陶而重建时间。 宋代末期,龙窑套烧已经在建水大规模使用,直至今天,碗窑村仍在使用的龙窑,还有十多座。 择一个风向平稳、气候适宜的日子,制陶人们拜祭火神,窑门始开,心怀敬畏地按照陶坯大小及属性一一装窑。待到天色渐黑,再祭火神,开始烧窑。“七”是一个神奇的数字,龙窑烧造的时间正好七天。窑工靠着多年养成的“火眼金睛”,在夜空下根据火焰窜冒的颜色判断火温,不断调整底火、中火、尖火的投柴速度和数量,彻夜值...

    2022-10-22 00:51:03
    716
  • 选一款精致的茶具,品味饮茶的艺术

    冬日,偷得浮生半日闲,这时候,看看书,喝喝茶,这岂不是人生的一大乐事?现代的生活节奏太快,忙碌的生活有时候让我们喘不过气来,闲下来品茶,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是品茶没有好的茶具,好茶也会变得索然无味。 白瓷功夫茶具套装 九件套的搭配,让你在旅游的时候也可以轻松品味茶的清香。材质分别有白瓷、青瓷和定窑三种,不同的材质所带来的视觉体验感也不一样,不过色泽都十分通透,精致小巧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款旅行茶具与茶叶的反应更好,材质好的茶杯所冲泡出来的口感更醇厚。 白瓷茶壶 银饰盖钮,拿放舒适,壶内自带过滤孔,过滤茶渣壶嘴圆润,出水流畅,倒茶不...

    2022-10-21 20:57:43
    653
  • 建水陶:于陶史中非凡可颂

    一方水土不仅养一方人,更盛产一方独越的物华灵秀,所谓得天独厚,便是自然造物的玄妙与神奇。建水陶便是史上相传而来的建水陶,因其产于云南建水呈赤紫色而得名,是建水地方传统的手工艺品。 陶器,从新石器时代的初现端倪,后经多少朝代更迭的通途与转角,到大清道光年间,建水陶始烧成制。从此,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又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竖起了一座陶史永不磨灭的丰碑,更是中华陶史扬帆远航的一个新的启程。 至今日,遇到茶文化的又一次巅峰,以精美绝伦,多变多用的姿态而枝繁叶茂,声名鹊起,史料也许没有清晰地记载过程中的泪水与艰辛,但一定有数不清的呕...

    2022-10-21 17:04:23
    812
  • 日本铁壶煮水怎么样?铁壶煮出来的茶香

    陆羽《茶经》第四篇茶之器中有记:“鍑:鍑以生铁为之,今人有业冶者所谓急铁。其铁以耕刀之趄炼而铸之,内摸土而外摸沙土。滑于内,易其摩涤;沙涩于外,吸其炎焰。方其耳,以正令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脐长则沸中,沸中则末易扬,末易扬则其味淳也。” 此“鍑”,即为唐宋时期煮水器之名称。而以生铁为原料,有利于“味醇”,茶味甘醇。自唐开始,饮茶之风在中国兴起。除茶性外,更讲究茶、水、火、器“四合其美”,可见器具于饮茶之重。而这生铁所制之“鍑”到了今天,演变成了“铁壶”。 对于今人来讲,铁壶煮水不仅能使水变得圆润、甘甜,口感饱满顺滑,且能将原...

    2022-10-21 13:11:03
    712
  • 银壶的历史和加工工艺

    银壶兴于盛唐,弘扬于当下 我国银器文化历史悠久,战国时期的“甘斿”匜是发现的最早的银制器皿。早期银器多以几何图纹、动物、花草等为创作对象,并以錾雕、镂空、镶嵌等工艺美化装饰,显示了富丽堂皇的艺术风格。秦汉时期银器生产开始形成规模,而大量工艺精湛异彩纷呈的银器则出现在唐朝。 有关银壶的记载最权威当属唐代陆羽的《茶经》:“鍑:以生铁为之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雅则雅矣,洁亦洁矣,若用之恒,而卒归于银也。”明许次纾《茶疏》曰:“茶注以不受他气者为良,故首银次锡。” 在中国的历史中,银器具大多盛行于宫廷,可惜保存下来的银壶却寥寥无...

    2022-10-21 09:17:43
    771
  • 瓷器茶具之彩瓷茶具

    彩瓷亦称彩绘瓷,汉族传统名瓷之一。器物表面中加以彩绘的瓷器。主要有轴下彩瓷和釉上彩瓷两大类,釉下彩始于唐青花。明清时期开始出现是釉上彩又称粉彩,同时也是彩瓷发展的盛期,以景德镇窑成就最为显着。彩瓷应是带有色彩装饰的瓷器。 由于中国彩瓷历史悠久,在每一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广大陶工在生产技术上不断地创新,因而彩瓷品种繁多,尤其是明、清两代,景德镇的彩瓷品种可达数十种或上百种。从传统名称来看,有的从工艺方法上定名,有的从所用的彩料定名,有的从器表装饰的彩色定名。 彩瓷茶具釉色润厚、绚丽多彩,颜色十分丰富且纯正,使人观之赏心悦目、乐...

    2022-10-21 05:24:23
    715
  • 银壶的特点、使用和保养方法

    银壶提香,水质柔滑,口感甘甜,洁净无味,古人谓之“若绢水”就是说水质的柔薄爽滑犹如丝绢,而且热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锈,不会让茶汤沾染异味,是高端茶生活的首选茶器。 银壶的特点: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银有“安五脏,安心神,止惊悸,除邪气”作用。银壶煮水,释放的银离子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能够搭载新陈代谢的废弃物排出人体内,是人体最好的“清洗剂”,有助排出体内毒素。 用银壶泡出来的茶香更绵长。在银离子的作用下,茶叶中茶多酚、生物碱、氨基酸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能充分地释放出来,起到更好地养生保健作用。睡前喝几口银壶煮的水,可以...

    2022-10-21 01:31:03
    767
  • 茶席设置:什么是水盂,水盂怎么使用?

    图为王迎新《人文茶席》 昵茶网编者按语:以下内容摘自王迎新《人文茶席》一书,其书第二章第一节,原题《基础茶席的设置》。本篇文章介绍基础茶席的设置之“水盂”篇。 水盂 在使用干泡法的茶席中,水盂是用来承接润茶、温杯的水和剩余的茶水、茶叶叶底的器皿。干泡法免去了过多的淋壶过程,令席面干爽整洁,节约用水。水盂的大小要根据所要冲泡的茶品来决定大小,质地、色泽也要根据主泡器和茶席的整体风格来决定。 ...

    2022-10-20 21:37:43
    707
  • 台北故宫中皇帝的“茶具”,奢华!

    皇帝为九五之尊,享尽人间奢华,其饮茶之器也非同一般,一起来看看清朝皇帝的茶具吧。 描红荷露烹茶荷花茶壶(清.乾隆) 纹识描述: 通体矾红描缠枝番莲纹,腹部两面开光,一面绘荷塘莲花,一面书乾隆题诗。“荷露烹茶一律,乾隆己卯新秋制”,朱红“比德”“朗润”二印。 盖面画转枝番莲纹,纽面绘盛开莲花一朵,纽侧则饰朵花一周。 敛圆口,弓形把,曲流,圆顶盖,盖侧一通气孔。盖足外壁涂金外,内面全施绿彩。器底矾红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 珐琅彩山水人物白地茶碗 (清.乾隆) 碗内白地无纹,外壁一面画山水人物,背山面水,竹林小屋,一士人坐于屋内,一僮旁侍,屋外桥边二...

    2022-10-20 17:44:23
    891
  • 为何老铁壶煮水会更甜?

    许多时候,我们有好茶,却泡不出好味道。不是冲泡技巧的问题,也不是茶器不够好,而是差一汪好水。 一汪好水,更能够成就一方好茶。 凡是对茶感兴趣的人儿,都会或多或少对铁壶了解一二。可能会有许多人犹豫着不清楚铁壶到底好在哪里? 拥有一把铁壶是茶人进阶的重要阶段。 用铁壶煮出的水来泡茶更具一番风味。 铁壶煮出来的水,口感较圆润、甘甜,用来冲泡饮品,可有效提升口感。不仅可以冲煮、还可持续加热,功能性范围更广,所以欧美人士专门用来冲煮花果茶、红茶,用来煮普洱茶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经由铸铁壶的冲煮,可有效去除茶中的异味,提升口感。 为什么铁壶煮...

    2022-10-20 13:51:03
    789
  • 鉴赏银壶之八条法则

    关于怎样鉴赏银壶的信息铺天盖地,但到底怎样的银壶才能称得是上好的呢?收藏专家引导你从8个方面鉴赏银壶。 一、造型 壶的造型一般依形制分类而生,但也有罕见稀有的壶形。这种稀有的壶形一般是因银壶师傅的某种独见或其特殊含义要求而被创作出来。 二、落款 收藏家说一定要注意壶的落款,从这里能看出银壶的来历、出处、堂号、作者、年代等。一般而言有明确落款的银壶在收藏价值上较有争议性,但仍须注意同一年代、同一堂号、同一作者其银壶的工艺精度与细致度,也可能有极大的差异,此点对于收藏使用银壶者不可不察,应慎选之。 另有一种无款之款即...

    2022-10-20 09:57:43
    900
  • 茶具要怎样保养才健康?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茶滋于水,水藉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洹,缺一则废。”就是说要想冲泡一杯好茶,就要做到水好、火足、器美。所以古往今来,中国人对茶器的选择除了力求其有助于提高茶叶的色、香、味,保持茶叶的本性;更讲究其古雅精美,具有美术鉴赏的价值。 不过,对于很多喜欢喝茶的朋友来说,都会有一个小小的烦恼,就是茶具很容易沾上一层茶垢,那么,该如何很容易地清洗这些茶具? 一般很多人都会用钢丝球(清洁球)或是丝瓜等比较粗糙的清洗工具来刷洗,这样是可以起到清洗的效果。试想一下用这些比较粗糙的工具来清洗你的茶具,会很容易伤害茶具表面的釉质...

    2022-10-20 06:04:23
    804
  • 这款百年而未改形制成紫砂壶是出自谁手?出处

    朱泥壶一直以来都为众玩家所喜爱,其有着红润娟秀,精致细腻的特点,极为可人。数百年传承发展,更是有不少用朱泥制成的名作经典,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其中的一款朱泥思亭。 思亭壶其名由其作者而来,陆思亭,清代朱泥的制壶名家,其朱泥小壶精工巧作,声名极大,因此为后世陶人藉名,思亭更是成为了特定形制的名称。 思亭最早从梨形壶演化而来,形制清雅,用以泡茶品茗,尤为茶人所喜爱,有手中无梨式,难以言茗事之说 思亭形体如梨,弯嘴曲上,圈把秀丽,高虚盖与壶口相切,圆球形钮,圆包底,壶嘴曲度较小,流口简练,整器俊秀高雅。 其后虽多有演变,但其整体形制都未有太大改动,可见其流传...

    2022-10-20 02:11:03
    711
  • 茶具种类及挑选小技巧

    瓷器茶具的品种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这些茶具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页。茶具在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中是点睛之品,在爱茶之友眼中更是一种艺术。那么如何挑选茶具呢? 1、美感 双龙戏珠陶瓷茶具。茶壶是自己使用的,所以在选择茶壶的造型及外观方面。只要依个人喜好、个人感受选择便可,最重要是自己看得舒服满意。 2、质地 泡茶用的壶,一般是以砂为主,因为砂器具吸水性且不透光,外型较瓷器浑亲和,在上面提款也别具韵味,所以大致上砂壶比瓷壶受欢迎。至于茶壶的质地,主要是以胎骨坚、色泽润为佳。 3...

    2022-10-19 22:17:43
    807
  • 有讲究摆放茶宠,好运不露财!怎么

    这些茶宠,虽然看着小小,但这里面可是有大大的学问。茶宠不仅要认得出来,而且摆放的位置也非常有讲究,一起来认识这些经典的茶宠,以及它们摆放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吧!小心别摆错,才能好运不漏财! 1.金蟾 经常被误以为是“青蛙”的蟾蜍。前面提到朋友家那个被认错的“青蛙”其实是蟾蜍。 这蟾蜍并非普通蟾蜍,它拥有三只脚。传说,它本是妖精,后被刘海仙人收服,改邪归正,四处帮贫人,吐钱给人们,因此金蟾所到之处就是金钱集聚之地。所以,后来被人们当作旺财瑞兽。 金蟾,也是“金钱”的谐音,“旺财金蟾”身上背着的是“钱串子”,就是金钱一串一串地进家门的意思。若...

    2022-10-19 18:24:23
    754
  • 每位茶艺师都应有一把自己的专属银壶

    她姿态优雅、温婉地坐落于茶席间,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处不透着优雅,随身散发着独有的气质,那人便是茶艺师。茶艺展示中,那妙曼的身影及柔美的手法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茶艺师泡茶,过程可简单,也可繁琐,其中用到的茶具也可多可少。 简单到只有一个壶一个杯子就可泡茶,自享其乐。繁琐到整个茶席摆满茶具,泡茶步骤繁多。不管是何种形式,都可以具有仪式感。她们在泡茶或准备茶席用具时,从烧水壶到泡茶壶,再到公道杯、品茗杯杯等,陈设和用具搭配都极为讲究。 例如烧水壶,过于笨重或粗劣,则会直接影响到场景的美观及使用时动作是否优雅具有美感。水为茶之...

    2022-10-19 14:31:03
    858
  • “一片造,一张打”技艺打造的银壶,珍贵在哪里?

    银器自古便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历代均以“煮水以银壶为贵,泡茶以银壶为尊”。银壶向来是宫廷皇家把玩之物,存世量少,银壶收藏在国内尚属小众,但凭其精良的工艺和东方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底蕴,近年来备受藏家关注。去年在广州市越秀图书馆展出了100多件银质茶器,每件银器均以999纯银手工打造,其中,“一片造白银茶壶”由一块完整银版打造,价值最高。 “一片造”收藏价值高,据了解,我国的金银器雕刻艺术始于春秋晚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白银一直被历代执政者垄断并严格监管,且贵金属雕刻材料稀缺、贵重。直到目前,银仍是国家监管材料,市场上除了银首饰外,其他...

    2022-10-19 10:37:43
    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