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器

  • 青铜瓷器杯与现代紫陶杯历史文化演变

    图为建水紫陶杯 杯子作为人们日用生活中的一种常用器皿,从古至今其主要功能都是用来饮酒或饮茶。除了实用以外,生活上它还是人们的好伴。不同时期,不同年代背景下;战国时期与汉代时期出现了原始青瓷杯,西周原始青瓷杯属原始瓷器。这一时期杯型最为奇特多样。带耳的有单耳或双耳杯;带足的多为锥形、三足杯、觚形杯、高柄杯等等。 这一时期杯型多为敛口,扁鼓形腹,上窄下宽,平底微内凹,器形满饰拍印方格纹,肩部一侧饰一衔环,另一侧饰一扁带状如意形弯曲把柄。器形小巧别致。其中汉代的椭圆形、浅腹、长沿旁有扁耳的杯最具代表性。隋代杯多是直口、饼底的...

    2022-11-04 11:37:43
    725
  • 茶具选择的“五选”

    无器、无水、无茶泡不成茶。“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可见茶具对于冲泡出一杯好茶的重要作用。中国茶具发展历史超越千年,从唐代的煎茶法茶具,到宋代的点茶法茶具,再到明清的泡茶法茶具,直到现代的工夫茶具,茶具经历几次变更,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艺术与器物学。 现代中国茶具的形制多样,有杯、壶、盖碗、漏、茶道六君子等。茶具的材质和制作工艺更为丰富,常见的有陶瓷、金属、竹木、玉石、漆器、牙角等。繁杂多样的茶具,怎样选择茶具,就成了茶友们一个甜蜜的烦恼。 1.选择健康的茶具 茶友们品茶追求的是健康、好喝、快乐。因此,我们选择茶...

    2022-11-04 07:44:23
    743
  • 十分钟了解清楚陶与瓷的区分

    “陶”、“瓷”我们常联用为“陶瓷”。虽然陶和瓷是亲兄弟,但区别也是明显的: 烧成温度不同 原始瓷器从陶器发展而来,而两者的区别之一就在于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建水紫陶土矿 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

    2022-11-04 03:51:03
    731
  • 论银壶清洁保养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银时间长了,根据放置环境的含硫量、湿度的不同,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氧化了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使用牙膏或者白醋清洗即可处理干净。手上有氧化的银器的朋友,可以来试验一下,看下效果。 银壶有分复古色、本色、雕刻、镜面等不同工艺的壶,针对不同款式和工艺的银壶,我们来细说一下分别要怎么保养: 复古雕刻型、复古光面型 针对这一类复古工艺的银壶其实是很好保养的,使用完了之后用茶巾或者抹布擦干水迹,再使用擦银棒将表面的手印或者污渍擦拭干净,使壶表面保持干燥即可; 本色雕刻型、本色镜面型 对于本色的银壶来说,它整体是比较清亮、光...

    2022-11-03 23:57:43
    694
  • 匠人精神为何不朽?

    近年来,“匠人精神”一词不断被提起。中国目前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总量已经远超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但想要“更好”的我们,却隐约觉得还缺点什么,而现在这种探索正在被慢慢唤醒。 “匠人精神”并没有深不可测,我们大多数人认知的匠人,就是长时间埋头苦干做一件事却不知创新的人,事实上匠人精神是具有技术的人追求更高更好的技术,努力做到更好,追求细致入微,而不是一味的为了赚钱偷工减料、粗制滥造。 说到匠人精神、匠人文化,我们很容易就想到我们的邻国日本,延续着继承制度的工匠,传承着传统技艺,大量历史悠久的老店至今不衰。纵观日本历...

    2022-11-03 20:04:23
    722
  • 景德镇陶瓷茶器市场走笔(上)

    (图源于新浪博客云卷云舒) 迎着初夏的阳光,杭州姑娘何琪兴冲冲地走进景德镇国贸陶瓷市场,在一间一间陶瓷茶器专营店里甄选陶瓷茶器 作为一名茶叶经销商,去年她专程来浮梁收购明前茶。那是她第一次来景德镇,顺带选购了几套景德镇陶瓷茶器回去,不料却让许多客户从此对景德镇陶瓷茶具魂牵梦萦,于是有了这次的景德镇之旅。与去年不同的是,她这次采购的主要目标由茶叶变成了茶器。 景德镇陶瓷茶器,就这样在不经意间,以她的独特品质,不断吸引着海内外的爱慕者纷至沓来。 陶瓷市场“百花开” 景德镇是誉满全球的世界瓷都,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陶瓷产业支撑了...

    2022-11-03 16:11:03
    604
  • 机制壶做得快,为何还要做手工壶?

    手工壶和机制壶向来是一个争议,连续几场展会下来,有不少的壶友都会问一个问题,机制壶做的快,产量高,为什么还要做手工壶?今天就这个问题具体来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银壶本身就属于一件工艺品、艺术品,这是冰冷的机器无法代替的。单纯从银壶的使用价值来说,当然机制壶也能满足,手工银壶更注重的是微观的细节处理、人性化以及人文情感的投入,这才使得手工银壶更有灵性,更有收藏的意义。 生活的各个细节都该合乎风雅之道,合乎自然,合乎时令。细节即是艺术,用材,制作方式,温度,器型、绘画、雕刻、色彩,实用性等等,都要用心,说来琐碎,但了然于心之后,呈现出来的,就是让...

    2022-11-03 12:17:43
    804
  • 清代古人用什么茶具?

    清代,茶类有了很大的发展,除绿茶外,又出现了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和黄茶,形成了六大茶类。但这些茶的形状仍属条形散茶。所以,无论哪种茶类,饮用仍然沿用明代的直接冲泡法。在这种情况下,清代的茶具无论是种类和形式,基本上没有突破明人的规范。 清代的茶盏、茶壶,通常多以陶或瓷制作,以康熙乾隆时期最为繁荣,以“景瓷宜陶”最为出色。 清时的茶盏,康熙、雍正、乾隆时盛行的盖碗,最负盛名。清代瓷茶具精品,多由江西景德镇生产,其时,除继续生产青花瓷、五彩瓷茶具外,还创制了粉彩、珐琅彩茶具。清代的江苏宜兴紫砂陶茶具,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有新的发展。...

    2022-11-03 08:24:23
    620
  • 茶具五千年

    茶具作为茶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相传,新石器时代晚期,神农氏在采集药物的过程中发现茶有神奇的解毒功效,茶的药用价值开始被人们所认识。最初人们对茶的认识仅停留在药用价值的阶段,咀嚼茶叶,或把茶与其他食物混用。 当时,人们已经择地而居,生活渐渐地稳定下来,并开始制作简单的陶器.存当时物质生活并不丰富的情况下,一器多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可见,在茶叶的最初利用阶段不可能有专用的茶具。如果说一定要找寻源头的话,新石器时代的陶罐、陶钵倒可以看成茶具的源头。 商周时期,滔文化泛滥,对茶的利用稍显逊色,史书中关于饮茶的记载很少,仅仅提到巴蜀(今四川...

    2022-11-03 04:31:03
    750
  • 教你识别15种杯具

    话说,茶杯的名字通常都跟它们的形有关,釉、纹饰、工艺也决定一部分,但今天要说的杯的名字是跟它们的形相联系的,多数是青花杯的杯名,有些杯名也可以用到其他的杯上,茶杯有叫杯,有叫盏,有叫碗,有时它们也可以用来喝酒。 盏 1、盏 饮茶用器。敞口、斜身、深腹、圈足,体略小。宋代有黑、白、酱、青、白和青白釉茶盏,以黑釉为贵。天目杯又有叫天目盏,建盏。 事实上,从宋朝开始,盏成为喝茶的专用器具,也意味着喝茶这件事开始从生活层面进入到了精神享受层面。 古时,“茶具”与“茶器”是两个含义截然不同的词汇,分类相异。 杯 2、压手杯 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

    2022-11-03 00:37:43
    603
  • 茶与盏的对话:紫玉瓯心雪涛起宋代茶盏哪里有?

    图为:海口市博物馆宋建窑兔毫盏(图陈赵龙) 宋朝元祐四年,苏轼再次赴杭州为官,那日他正于西湖旁的寿星寺游玩,南屏山净慈寺的谦师慕其大名,亲自赶赴北山拜会,并为东坡点茶。苏大文豪饮罢香茗,遂写下“道人绕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勿惊午盏兔毛斑,打出舂翁鹅儿酒”的诗句赠予谦师。诗中“勿惊午盏兔毛斑”一句,便道出东坡饮茶的器具为建窑的兔毫盏。 兔毛紫盏自相称 兔毫盏,是宋时饮茶的良配,因黑釉瓷盏上黄褐等色细长的条纹犹若兔毫,因而得名,以其创始地建窑所产最负盛名。建窑位于武夷山之南的建阳水吉镇,宋元之际为建宁府辖地,故以之得名。此窑创烧于晚...

    2022-11-02 20:44:23
    813
  • 怎样区分铁壶制法:失蜡法还是砂铸法?

    首先,失蜡法所作铁壶外观都非常精美,且大部分都采用满工(就是外表面没有空地)。 而“砂铸法”铁壶除了霰纹壶,一般不采用满工,而且羽线以下一般都是素地。 其次,失蜡法因为不需要上下对模,所以不存在羽线; 砂铸法铁壶,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壶嘴下方壶中间的环形羽线。 失蜡法铁壶因为大部分采用满工,且一般下部小上部大。日本铁壶使用时是用碳烧,因为碳的烧蚀作用,失蜡法铁壶下半部纹路一般有腐蚀与不清晰现象。 砂铸法铁壶要么下半部是素地,要么上小下大。纹路被烧蚀的现象一般不为大家所重视。 最后,砂模法铁壶的底部能看到中间的浇注孔,以及连边不同形状的...

    2022-11-02 16:51:03
    688
  • 公道杯与茶海一样吗?区分是什么?

    一、什么是公道杯 在泡茶的过程中,由于茶水的浓度、香度、口味,会根据淹没茶叶的多少而不同,所以一个非常讲究的器皿公道杯就诞生了。 早在明朝年间公道杯就已经出现,并成为茶艺的一部分。 公道杯其实是一件盛茶的茶具,用来均衡茶汤浓度。公道杯又名茶盅、茶海、母杯,因地域习惯不同而称呼各异。 事实上,中国功夫茶艺多采用了茶海,在烹茶四宝中,分茶器(茶海)名列其三,可见其重要性。 二、公道杯的作用 泡茶时,为了避免茶叶长时间浸泡在水里,致使茶汤太苦或太浓,并将泡好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随时分饮,公道杯作用主要是用来盛放茶汤,再把茶汤分倒各品...

    2022-11-02 12:57:43
    892
  • 怎样选购茶具?

    烧水器具 现在喝茶烧水基本上都是用电磁炉,安全方便。强烈推荐自动上水的电磁烧水炉,在桌子下放个水桶就可以不用每次喝完一壶水就得起身再去倒一壶,遇到人多喝茶时,得起身好几次,有了这玩意从此不再这样费劲了。另外,在选电磁烧水炉的时候,功率建议选1200W以上的,烧水快些。有的电磁烧水炉还带注水到一定容量就自动断开的功能,这也挺方便的,都不贵,两百左右。 泡茶器具 紫砂壶的特点是使用方便,但最好专壶专用,也就是一个壶只泡一种茶,免得串味。较嫩的绿茶用紫砂壶容易闷熟。盖碗的特点是什么茶都能泡,不用担心串味,但是使用起来有一定的技巧(用不好容易...

    2022-11-02 09:04:23
    762
  • 紫砂壶怎么祛异味?平日使用要注意什么?

    关于紫砂壶如何养壶想必是老生常谈了,很多壶友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方法。 在以前的文章中也分享过一些,但是还是有许多壶友,在紫砂壶的使用中有些问题,今天想和大家聊的养壶中的一些注意要点。 一、清洁 养壶出包浆是极有成就感的事情,壶身呈古雅的黯然之光,但是如果方法不当,极有可能养出贼光。 所以,在养壶的时候『清洁』这两个字就显得尤为重要,尽管一再提及,仍是有许多壶友没有重视起来。 1、在使用前,一定要将手洗净 切勿总以为手一直是干净的,不经意间手摸了头发或者脸都可能沾染油渍,所以在使用前不要嫌麻烦,先洗手。 2、用完后擦干壶身茶汤 准备一...

    2022-11-02 05:11:03
    663
  • 那些全部失传的古代茶器,你都见过吗?

    何为“卖茶翁”者? 将为传宗振祖风 却堪做个卖茶翁 都来荣辱亦何管 收拾茶钱赈我穷 “卖茶翁”者,是日本江户时代煎茶道中兴之祖高游外的别号。 煎茶道肇始于陆羽《茶经》,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把茶种、茶艺从中国带回日本,煎茶开始在日本流行。 卖茶翁生于德川幕府的1675年,14岁随师父化霖禅师去长崎唐三寺,拜访过中国僧人,吃到了武夷茶。15岁徒步千里,到万福寺参加了黄檗禅文化活动。22岁开始只身云游,遍访高人。29岁已具有自由通达的诗文才智,仰慕唐人的煎茶三昧之风流生活。 过了整整50年的禅僧生活,卖茶翁十分厌倦当时僧侣社会的腐败,念念不忘重...

    2022-11-02 01:17:43
    738
  • 银壶是生银还是熟银?

    你的银壶是“生银”还是“熟银”?相信很多壶友也不是很了解。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一、生银和熟银这个说法的来源 “生银”、“熟银”的说法其实来自于生铁与熟铁。生铁跟熟铁区别在于含铁量不同。 生铁是含碳量大于2%的铁碳合金,而熟铁的含碳量在0.02%以下。熟铁是指用生铁精炼而成的,相对于比较纯的铁。很多商家抓住了这一点,所以才有了生银和熟银的说法。 二、银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其实银并没有“生银”和“熟银”之分,因为银的化学性质是非常稳定的。除非在纯氧中加热至1000摄氏度才能有明显反应,而在常温下几乎不发生反应,所以银在加热的...

    2022-11-01 21:24:23
    895
  • 茶具茶器有分别(下)

    清代以后,包括现在我们使用的茶托,都与清代以前的茶托大相径庭,亦非一物。明末以后,当酒杯的形制,影响了茶盏的大小和器形以后,过去酒杯的承盘,就相应变成了今天广泛使用的茶托。而历史上真正的茶托形制,在某些传统盖碗的碗托中,还能寻到一点旧时的大概模样。 陆羽所处的时代,为什么不使用茶托?其原因可能与当时的茶碗太大有关。唐人喝茶时,双手持握,捧着饮用。况且茶汤在茶碗里的容量,不会超过二分之一。等后来茶盏的体积逐渐减小,利用茶托隔热,避免烫手,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另外,陆羽扬越抑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大部分越窑的茶瓯,圈足高且中空外撇,比起玉...

    2022-11-01 17:31:03
    730
  • 茶具“十二先生”,指的是什么?

    茶具一共十二种,称之为“十二先生”,赐以姓、名、字、号,并按照宋代的官制授以职衔。 陆羽在《茶经》中把饮茶器具称为“茶器”,而将采制茶叶用的器具称为“茶具”。这种称呼一直沿袭到北宋。 茶具 茶具的“十二先生” 茶焙笼 茶炉:韦鸿胪,名文鼎,字景旸,号四窗间叟。 姓“韦”,表示由坚韧的竹器制成,“鸿胪”为执掌朝祭礼仪的机构,“胪”与“炉”谐音双关。 “火鼎”和“景旸”,表示它是生火的茶炉,“四窗间叟”表示茶炉开有四个窗,可以通风,出灰。 茶槌 茶槌:木待制,名利济,字忘机,号隔竹居人。 姓“木”,表示是木制品,“待制”为官职名,为轮流值日,以备顾问之...

    2022-11-01 13:37:43
    691
  • 关于铁壶的十个为何?

    最近铁壶很受欢迎,很多人也有困惑。使用铁壶煮过的水因为有二价铁离子,所以会出现山泉水效应,非常适合冲煮各式茶饮。除了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铁还能预防贫血,亦可有效去除茶中的霉味,提升品感。 1、煮水利器: 铁壶烧水沸点的温度更高,比一般不锈钢随手泡等要高出2-3度,且保温时间也更长,利用高温水泡茶,可激发和提升茶的香气。而尤其对于普洱老茶而言,因陈化时间较长,是必须采用足够的高温水,才能淋漓尽致把其内质陈香和茶韵发挥出来,实为绝配,已越来越多的成为玩家级普洱茶友们赏茶、斗茶、鉴茶以及开展茶会活动必备的专业茶器。 2、改善水质: 使水更软...

    2022-11-01 09:44:23
    755
  • 茶具的鉴赏之竹木茶具

    除陶器和瓷器外,隋唐以前民间多采用竹木制作而成的茶具,它价廉物美、经济实惠,并且来源广、制作方便,既对茶无污染,又对人体无害。因此,从古至今直受到茶人的欢迎。茶圣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开列的28种茶具,多数都是用竹木制作的。 不过这种用竹木制作的茶具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长时间使用,也无法长久保存。竹编茶具由内胎和外套组成,内胎多为陶瓷类饮茶器具,外套用精选慈竹,经劈、启、揉、匀等多道工序,制成粗细如发的柔软竹丝,经烤色、染色,再按茶具内胎形状、大小编织嵌合,使之成为整体如一的茶具。 这样的茶具美观大方,并且泡茶时不易烫手,能够保护内...

    2022-11-01 05:51:03
    756
  • 紫砂术语︱紫砂明针和推墙刮底是什么意思?为何

    很多新壶友经常看到明针二字,却不是很明白到底是什么东西。现在就来介绍一下:紫砂明针是紫砂壶加工成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光明针是紫砂壶成型工序,表面精加工的主要工具。明针的主要功用,就是在茶壶生胚制作完成时,将生胚表面,作精加工的修胚(修整,刮平...)等动作。古时紫砂艺人曾用一句话来形容明针的作用和工序特性。脱手则光能照面,出冶则资比凝铜。 紫砂明针的材质及分类: 紫砂明针俗称牛角片,以牛角制者为最佳及最普遍。削刮成不同形状不同厚度用于加工光壶身、壶嘴、壶把、壶盖、筋纹等光润细腻的表面。为了配合茶壶形状的不同,明针样式也...

    2022-11-01 01:57:43
    631
  • 怎样辨识银壶浮雕、平雕和阴雕的雕刻手法?

    雕刻分为分浮雕、阴雕和平雕等,我们所用银料都是国际一号银9999。按理来说会比较软没有办法做精雕,但是由于手工银壶打制过程需要经过上万次敲打,所以已经有一定的硬度雕刻的图案也是非常精美。 浮雕 浮雕又称“阳雕”“凸雕”,是以花纹轮廓为基准将花纹轮廓以外的银料雕去,形成凸出壶身的感觉,于凸出部分雕刻所需图案。 浮雕的手法使图案看起来像镶嵌在银壶表面图案栩栩如生浮于壶面,但其实浮雕图案与壶为一体打制,更能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体现师傅精湛的雕刻技艺。 阴雕 阴雕又称“沉雕”“凹雕”,是以雕刻图案的线条轮廓为基准,将轮廓以内的废...

    2022-10-31 22:04:23
    700
  • 养壶亦是“养”自己

    俗话说“人养玉,玉养人”,玉与壶,其理可相通。 壶看似没有生命,其实经过人的泡养,它以温润有神来回报主人对它的精心呵护。养壶做到人壶合一,就是在“养”自己,也就是养性、养心、养生。养壶者养性。 经络学以为,刺激手上穴位和反映区可以治疗疾病,这是被实践证实了的。 在糊口中,人们根据糊口经验,往往选择核桃或玉石来流动手指,刺激手上穴位。却不知紫砂茶壶也可以对手上穴位进行良好运动达到刺激手上各经络以及促进健康的作用。 紫砂壶首先是沏茶的茶具,沏茶最讲究水的温度,一般用90度100度的水冲泡会更好地使茶中有益成分浸出,所以紫砂壶的表面温度...

    2022-10-31 18:11:03
    613
  • 何为扁壶、虚扁壶?有什么区分?

    一、扁壶 扁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陇县曾出土高20cm,宽20cm的铜扁壶,作酒器用,春秋时期的扁壶造型扁体长方形高圈足。前有流,插子器的中腹为龙形,后为龙形。腹饰大鸟纹,圈足饰波曲纹,间饰似云纹。造型独特,纹饰新奇流畅。一改西周时期造型及纹饰风格。 扁壶的创造来源于蒙古族同胞们制作的水囊。盛入水后形状扁圆,造型忠厚,给人踏实实用的安全感。 到了明代,扁壶凭一身的骨气在陶瓷器中广泛使用,后又在陶瓷器造型的基础上融合到了紫砂的文化中来。 紫砂从业者在创作过程中还是考虑到了更多的实用性,因为以前的扁壶多做酒壶用,不必频繁的淋水,冲洗,也不必考...

    2022-10-31 14:17:43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