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器

  • 用对茶巾,是每一位茶人的必修课程

    茶席上的器物,往往是精心挑选、不容忽视的。有一些,甚至是你随手拿起,就能充满自豪地把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 但很遗憾,“茶巾”是个例外。 一般来说,茶巾都是顺便加入购物车的“小配件”。 更甚的,要不是某茶友不慎把一条晾在一旁的茶巾拿来当了洗碗布,大概连“茶巾不起眼”这件事情本身都没有意识到。 外表平平无奇、总是退居一侧,以至于当茶席上出现水渍、油污的时候,总是一个顺手就抹了过去。在许多人的意识里,“茶席上的这块小毛巾,不就是用来擦脏东西的吗?” 日积月累,“茶巾”逐渐完全具备了“抹布”的功能,仿佛只是在需要用到时才摆上茶席,...

    2022-11-20 16:31:03
    628
  • 你应该知道的茶席知识

    茶席,举办茶会的房间称茶室,也称本席、茶席。是指以茶为灵魂,以茶具为主体,在特定的空间形态中,与其他艺术方式相联系,共同构成的具有有独立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表达的艺术组合。经典名句“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说的就是茶席。 茶席起源于唐朝,由一群出世山林的诗僧与遁世山水间的雅士,对中国茶文化的悟道与升华,从而形成了以茶礼、茶道、茶艺为特色的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 茶席布置需要从艺术、风格、优雅、文化等角度出发,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生活美学的茶人完成。从一块布、一把壶,根据环境及茶具,用颜色和材质营造出美感,创造出品茗空间...

    2022-11-20 12:37:43
    731
  • 你知道你的杯子叫啥名吗?

    导读: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喝茶,茶友中不乏80后、90后的年轻人,我们平时都在喝茶,只知道自己的杯子叫品茗杯,可你知道品茗杯还有很多分类吗?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盏 饮茶用器,敞口、斜身、深腹、圈足,体略小。宋代有黑、白、酱、青、白和青白釉茶盏,以黑釉为贵。天目杯又有叫天目盏,建盏。 杯 压手杯 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内收,圈足。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称“压手杯”。 撇口杯 口略往外撇,腹微敛,滚圆圈足。胎薄,胎质细润,这个形状也是最常用和最常见的,茶汤入口的圆润度高于上一...

    2022-11-20 08:44:23
    867
  • 清代皇帝用过的茶具:“青花山水人物六方茶叶罐”(八)

    【清朝】年号:康熙 文物描述:盖面青花绘一蟠螭,盖壁饰六字三种不同书法的「寿」字,加饰青线三道,罐肩满画如意纹,罐腹则饰山水人物画,云松下二老者,一抬头持杖遥指飞翔而来的仙鹤,另一老者及一背罐童子亦仰面迎望飞鹤,罐腹上下各饰回纹一周,足边则为转枝叶纹一周。 底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款。同类造型亦有锡制茶叶罐。

    2022-11-20 04:51:03
    638
  • 宜兴窑有什么品种著称于世?

    宜兴古称荆溪,因苍山清溪而得名。宜兴即江苏省宜兴县。宜兴窑在中国陶瓷领域中另成一系,是一种澄泥陶。传说它的生产,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春秋战国时代越国大夫范蠡所创制。范蠡号陶朱公,就是因他从事过陶器制作而得名,这只是传说,但实际陶器烧造时间比传说和文献记载还要早得多。 入明,宜兴陶业已达到全盛时期,并且以其特有的“紫砂”和“宜钧”著称于世。宜兴陶器,产于宜兴县之鼎山与蜀山二镇。蜀山所产一般称之为“紫砂”;鼎山所产,一般称为“宜钧”,特别从明万历以后,名工巧匠辈出,产品制作精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传统。鼎山镇窑,为明万...

    2022-11-20 00:57:43
    828
  • 铁壶和铜壶:纠缠千万年的恩怨情仇

    许多初学者都会有些相同的问题:“铜壶煮水泡茶好吗?和铁壶煮水有什么不一样吗?”所以今天我们来谈谈铁壶和铜壶煮水泡茶的学问。 铁壶 1、煮茶利器:铁壶烧水沸点温度更高,比一般不锈钢随手泡等要高出5-6度,且保温时间也更长,利用高温水泡茶,可激发和提升茶的香气。而尤其对于老茶而言的,因其陈化时间较长,是必须采用足够的高温水才能淋漓尽致把其内质陈香和茶韵发挥出来。铁壶已成为玩家级茶友们赏茶、斗茶、鉴茶以及开展茶会活动必备的专业茶器。 2、山泉水效应:山泉水经由山林下面砂岩层过滤,含微量的矿物质特别是铁离子和极少的氯化物,水质甘甜,是...

    2022-11-19 21:04:23
    653
  • 以茶会友,怎样“倒”才能见公道?以茶会友,怎样“倒”才能见公道?

    茶席中,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布衣百姓,一律平等。既无尊卑贵贱,也无厚此薄彼,茶具中的公道杯,便是为此而设。 明洪武年间,公道杯为特制盛酒的器皿,随着历史不断更迭变迁,公道杯亦为茶道爱好者所用,慢慢公道杯亦逐渐成为茶席间不可或缺的茶具之一。 公道杯又称为“匀杯”、“茶海”、“茶蛊”,主要是为了均匀茶汤的浓度,平衡茶水的多寡,于众茶客公道,没浓淡冷暖之差,亦传递茶席之间人人平等、无厚此薄彼的意思。公道杯同时也可起到沉淀茶渣的作用。 倒茶前,先把公道杯底擦干 给客人倒茶前,先把公道杯在茶巾上蘸一下,避免底部滴水。其实,使用其他茶具也一样,比如把...

    2022-11-19 17:11:03
    662
  • 茶具“混搭”,原来这么美!

    在购买茶具的时候,有的人喜欢成套买,如上图就是完整的一套茶具,搭配起来不必太费心思,但永远就是那一套,有点单调。 有的人喜欢单买,这次淘回一个壶,下次淘回一个杯,再下次又淘回一个茶荷搭配茶席时,费点心思,动动脑筋,常常能搭配出惊喜的效果来,可变换的花样也很多。 笔者的茶席,也常常是“混搭”的,今天就来给大家总结一些小诀窍! 紫砂 紫砂壶是很常用的泡茶器,搭配紫砂壶的杯子可以是紫砂的、陶瓷的,甚至是玻璃的。但是壶承就没那么容易配了,壶承起的是一个承载的作用,用颜色深一点质感粗犷一点的铜、石、木,甚至粗陶等,更有韵味。 玻璃 玻璃器皿晶莹透明,是...

    2022-11-19 13:17:43
    798
  • 林桢武:工夫茶里话盖瓯

    清代饮茶常用的盖碗,在潮州工夫茶中称为盖瓯,潮人冲泡工夫茶用的盖碗跟其他地方用途是不一样的。在北京、四川、云南的一些地方,这种盖碗经常出现在茶楼上。我们常常在清代和民国的影视剧中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些达官贵人一手托着盖碗,一手掀碗盖,慢慢品饮,一种气定神闲的样子。然而,潮州工夫茶很少有独饮的情况,一般都要三几个人一起,有“茶三酒四游玩二”的说法,这种盖碗就用来代替紫砂茶壶,用途产生了变化。 在工夫茶中,没有直接用盖碗饮茶的习惯,工夫茶的特色首先体现在茶具上小壶小杯,茶杯只有半个乒乓球那么大,在清代使用的是撇口的小若琛杯;而茶壶则...

    2022-11-19 09:24:23
    826
  • 茶具小谈

    我们现在大都习惯于在喝茶的时候使用诸如茶壶、公道杯、茶杯这类的茶具,这些茶具统称为现代茶具,实际上跟古人所使用的茶具是不同的。那么,现代茶具的雏形究竟形成于什么时候呢? 01.现代茶具的雏形其实是形成于明代的 在隋唐之前,人们尚未形成专门的饮茶器具,而是同其他饮食器具混用,当然称不上什么茶具;而唐、宋时期虽然已经出现了专门的茶具,但是由于当时的人以饮饼茶为主,采用的是煎茶法或点茶法,因此所使用的茶具跟今天相比也有非常大的不同;一直到了明代,饮茶才开始直接用沸水冲泡,即同现在相同的清饮法,所以唐、宋时的炙茶、碾茶、罗茶、煮茶器...

    2022-11-19 05:31:03
    651
  • 茶器的初相

    “茶道”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我国唐代的《封氏闻见记》,在日本则是从十七世纪中叶开始被正式使用。 茶道是指用特定的手法来泡茶并用特定的手法来饮茶。它不是单纯的泡茶喝茶这样简单的概念。通常是与美术、工艺、诗歌、绘画、花道、茶室建筑、造园、怀石料理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茶室的主人会根据季节的不同而选择茶道具、料理和菓子。往往还要考虑墙上挂的画、茶室里装饰的茶花、道具的组合及茶席的清扫,宾客可以从一点一滴细微的变化中感受到主人的用心、体会其中的趣味,并以此为契机和主人展开对话,这些都是茶道的一部分。 在诸多艺术...

    2022-11-19 01:37:43
    817
  • 银壶源于国内,为何在日本兴起?

    茶到了日本成了茶道,香到了日本成了香道,还有更多本源于国内的文化,为何在日本就有了另一种情景? 说到国内银壶,大多人第一反应是“会不会金属中毒”,而说到日本银壶,几乎没有人考虑这个问题,可笑的是日本银壶的纯度几乎是925,而国内手工银壶几乎是999或者990,为什么会这样呢?大概是国人心里已经惯性思维的理解,国内都是“黑心商家”“山寨货”吧,说来也寒心。 也许是看了太多村里越来越多的老师傅选择放下小锤,拿起锄头走向田地,更不愿让下一代传承这一项不仅不能赚钱还难维持生活的“手艺”。银壶客内心是愤恨的,也是无力的。愤恨这样精湛又绝妙的手工...

    2022-11-18 21:44:23
    786
  • 怎样辩别一把紫陶壶的优劣?

    建水紫陶壶里外均不上釉,用作茶具对身体有益无害。久用的紫陶壶,壶体本身会变得颜色温润,甚至会挥发出茶茗的自然香气。如何鉴别一把紫陶壶的好坏,尤为重要。 一、器型美 好的紫陶壶,必须一眼看上去就赏心悦目、持久耐看。而如何正确评估造型之美,也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口难调的艺术理趣,工艺美术品的鉴赏和收藏本身是“智者常乐”、“爱者如宝”之事。大度的爱大度挺拔;清秀的爱清秀细雅,古朴的爱古拙生辉;巧趣的更爱趣味耐寻。 一件精品本身就必须给人以凝重朴致大方、轮廓周正,织巧适宜线条清晰,比例恰当,黄金分割到位的杰作。象形上要源...

    2022-11-18 17:51:03
    785
  • 学会这三招,新手也能将银壶养好

    由于银壶的特性,许多新手不知如何保养,最近很多朋友给大唐君发消息,想知道如何保养银壶。 “怎么开壶?”“茶垢、水垢怎么处理?”“日常使用该注意什么?” 今天我们针对银壶挑3个常见问题给大家解答一下: 第一次使用,如何开壶? 第一步,用水将银壶里外清洗几遍; 第二步,放些茶叶冲泡一两次,消除新壶可能有的异味以及清除残留的杂质; 第三步,加入70%-80%的水,用电陶炉烧开后将水倒掉,重复几次后,银壶即可正式烧水泡茶了。 有水垢、茶垢怎么办? 去除水垢、茶垢 有些朋友可能用银壶来煮茶,我们可以先把茶放到银壶里面煮一次,在水沸腾烧开之后要及时将茶水连带茶叶...

    2022-11-18 13:57:43
    602
  • 银壶为何有那么多的颜色?

    很多壶友第一接触银壶,都会面临很多的问题,最多的问题就是关于壶的颜色,很多壶友看到银壶,有银本色,有黑色壶身的,有彩色壶的,有的是光亮的像不锈钢的,光亮是打制成壶后,精工师傅对银壶进行抛光,厝平,直至壶身打磨成镜面,所形成的银壶壶身效果。壶表虽然是镜面,但是壶内还是有手工锤打的锤纹印的。 银壶的颜色我们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做旧的,第二类是不做旧的。 雪花本色银壶;不做旧的银壶是很多喜欢素净的朋友的最爱,不做旧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雪白色的,我们叫做银本色 银本色就是银固有的颜色,大家都知道形容银,都是用雪花白来形容。 光面这款牡丹银壶...

    2022-11-18 10:04:23
    852
  • 人养壶气,壶养人性

    一般来说,买壶无非一泥二型三款而已,对于喜欢闷头喝茶的人更加简单,是紫砂泥做成的壶就足够用了。制作紫砂壶讲究的是用料,也就是泥料。泥料原矿看上去和石头差不多,采挖出来后需要慢慢风化,再经研磨加水过滤出细腻的泥浆,取泥的过程有点儿像农村做豆腐。泥好壶底子好,玩壶的都知道。 壶分三种,一为实用,二为赏玩,三为收藏。以“玩”而论,唯有中间的学问最多,除了每日好茶滋润,另有手心抚摸,一天一个颜色,年年都有新感觉,可“闲来思往,静听大风”。玩到最后能够在人与壶之间达到一个互动的境界,即人养壶气,壶养人性,彼此净化,相互陶冶。 对于紫砂壶的玩字,其实早...

    2022-11-18 06:11:03
    670
  • 养壶的方法:新壶去味、泡后清理、保持干燥

    新壶去味:先将壶内的泥屑去除,接着把壶置进碗内,再以热水、茶叶泡出浓茶汤浸之。如此更换茶汤二、三次,以便去除泥味,然后才可开始使用。 泡后清理: 一、泡完茶后,马上清除壶内茶渣,用热水冲洗干净壶身内外,保持卫生。 二、避免留存茶渣或茶汤在壶内养壶,时间一久会产生恶臭味和酸馊味,繁衍细菌,对人体健康与壶都有害。 三、避免用肥皂或清洁剂清洗砂壶,否则会留下异味。 保持干燥: 一、清理干净的壶,可稍微打开壶盖,让壶内残馀的水气能够加选阴干,不易产生异味。 二、使用干净的棉布擦拭砂壶,以免壶身留下难看的水渍或茶垢。 久而久之,经过处理的壶,自然而然...

    2022-11-18 02:17:43
    659
  • 废旧茶具,也能用来滋润生活!

    从前,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个人在扁担上挂着一只茶壶,茶壶突然坠地,可他头也不回地继续朝前走。 行人见了忙喊“喂,茶壶摔了!”那人淡淡的答道:“我知道,既然摔了,回头看又有何用?” 行人听后便“呵呵”,于是把摔倒的茶壶拿回了自己家。 不知道摔壶的帅哥看到之后会有什么感想 话说有一天,相声界大腕儿郭德纲的茶壶破了。这下好了,壶没用了,郭老师灵机一动,在壶里面种了些铜钱草。摆在案头,倒也十分有趣。 郭老师有些得意,发了条微博说“茶壶破了,把壶盖儿盖在杯子上,竟然严丝合缝。壶没用了,里面种了些铜钱草。摆在案头,倒也有趣。 人活着就得这样,自己找乐子。...

    2022-11-17 22:24:23
    685
  • 怎样选购茶壶?

    今天有茶友问道:“听说买壶时要注意三点一线和三山齐平,请问这两个概念是什么意思?” 是的,这两个概念在选购茶壶时经常被提及,特别是在紫砂壶界,被提及的频次尤其高,很多时候被认为是检验一把壶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今天,小懂就请专业人士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三点一线 先说“三点一线”吧,这个概念业内一般是比较认同的。所谓“三点一线”是指,平视一把壶的壶嘴、壶纽和壶把,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不偏不倚。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看,拿一根绳子比划一下不就可以啦!小懂拿出自家的两把工艺美术师的纯手工紫砂壶试了一下,果真是三点一线啊!(见下图) 三山齐平 ...

    2022-11-17 18:31:03
    774
  • 3分钟教会你简单的茶席布置

    学着喝茶,日子可以继续繁忙而普通,但心一定会慢慢的精致细微。如果把喝茶当做一种习惯,那么精致也会成为日子的常态。 置一方茶席,细致雅趣。从明天开始,让生活与情调相伴,让灵魂与茶香为伍。 一、中国茶席的源由 茶席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韩国茶事活动中。茶席在茶生活中形成,实用性是它的第一要素,再者就是对美的追求。 茶席设计之前首先要知道茶席是什么,茶席是泡茶、喝茶的地方。包括泡茶的操作场所,客人的坐席以及所需要气氛的环境布置。 所谓的茶席设计,就是指以茶为灵魂,以茶具为主体,在一定的时差空间形态中,与其他艺术形成相结合,所共同组成的...

    2022-11-17 14:37:43
    717
  • 各色茶具知识大公开

    紫碗盘龙: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是一种新质陶器。它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流传至今。据说,北宋大诗人苏轼在江苏宜兴独山讲学时,好饮茶,为便于外出时烹茶,曾烧制过由他设计的提梁式紫砂壶,以试茶审味,后人称它为“东坡壶”或是“提梁壶”。苏轼诗云:“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莆粟盘龙茶”就是诗人对紫砂茶具赏识的表达。 根据确切的文字记载而言,紫砂茶具则创造于明代正德年间。 如今的紫砂茶具是用江苏宜兴南部及其毗邻的浙江长兴北部埋藏的一种特殊陶土,即紫金泥烧制而成的。这种陶土,含铁量大,有良好的可塑性,烧制温度以摄氏1150度左右为宜。优质...

    2022-11-17 10:44:23
    884
  • 茶垢的去与留?怎样祛除茶垢?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在不少人的心目中,饮茶既能陶冶情操,又能保健养生。然而喝茶虽然有益身心,如果不注意细节和习惯,却可能适得其反,保健不成反伤身。 我国有句俗语“喝茶不洗杯,阎王把命催”。众所周知,茶杯、茶壶等茶具容易积淀茶垢,但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不爱清理,喝完茶大多是随手一冲就作罢。更又不少人认为茶垢多反而能增添茶香,茶具有较厚的茶垢方能达到“无茶三分香”的效果。殊不知这种习惯性认识,很可能给自己埋下严重隐患。 茶垢是由于茶叶中的茶多酚与茶锈中的金属物质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而产生的,其中镉、铅、铁、砷、汞等多种金属以及...

    2022-11-17 06:51:03
    858
  •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最出名的紫砂艺人竟不是顾景舟?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最出名的紫砂艺人是谁? 顾景舟?范大生?都不是,他叫唐凤芝,在紫砂壶史上,这是一个被淹没的名字,致使其在民国乃至宜兴建厂的紫砂制壶名家中缺席。 唐凤芝,清末民初出身于紫砂世家,16岁随其父唐顺洪学艺,他构思创作力极强,有过目不忘之美誉。少年心气都在紫砂里,无论光货花货还是方型圆型俱在手中,随着年岁增长,技艺日渐成熟,每有巧思,便化砂壶。 1943年,这时候的唐凤芝偏安一隅,专注于紫砂壶的创作,在壶界已稍有名气。外面传来消息,时局渐佳,他期盼着战火平息后,生计慢慢好起来。 两年后,在敌国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升起蘑菇云,抗日战争,也终于...

    2022-11-17 02:57:43
    693
  • 为何人们把金沙寺僧和供春两人尊为紫砂壶的艺术大师?

    宜兴紫砂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关于紫砂壶的记述,见于文献记载的有北宋梅尧臣、欧阳修、苏东坡等诗人的诗句。传器有宜兴蠡墅羊角山此砂古窑出土的北宋中期紫砂器:平盖龙头双条把壶、高颈六方壶和平盖提梁壶。文献记载和发掘的实物,互相参证,从而基本上明确了紫砂壶创始的年代问题。北宋中期到明代正德年间的500多年间,无数陶工艺人为紫砂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元以至明代前期的500多年间,紫砂器为何默默无闻并缺乏记载呢?我们认为大致上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紫砂器在宋代才显露头角,产品也多为民间粗货,虽然有少数文人对它发生兴趣,但并未得到士...

    2022-11-16 23:04:23
    893
  • 银壶到底值不值得收藏?

    在古代,纯银制品只有皇宫贵族才能拥有,是权利、身份、金钱的象征,到了今天,随着银壶市场的热度不断提升,银壶的收藏价值逐渐被人们认可,甚至在近年来的拍卖会上,以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价格卖出,一下子点燃了人们的视野。 银壶,以其精良的工艺和东方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底蕴,集使用功能、观赏性、收藏性于一体,堪称茶道重器和收藏佳品。银壶是用来烧水的,它能非常明显地改善水质,提升茶汤口感,补充微量元素。 银甚至是可以食用的,它同时兼具很多养身功能:可平心境、暖肠胃、舒精气等。在饮茶或茶道中的运用主要还是帮助获取为优质的水源。其次每一把银壶也是...

    2022-11-16 19:11:03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