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陆羽与茶介绍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号桑宁翁,又号竞陵子,湖北竞陵人。 竞陵,即今湖北省天门县。唐代时,竞陵是景色秀美的鱼米之乡。皮日休在《送从弟皮崇归复州》大为赞叹“竞陵烟月似吴天”、“处处路旁千顷稻,家家门外一渠莲”等。宋代欧阳修撰《新唐书·隐逸·陆羽传》载曰:“陆羽为弃儿,由龙盖寺智积禅师收养。”唐代寺院多植茶树,所以陆羽深谙茶树种植、制茶、烹茶之道,年纪轻轻时已是一等茶艺高手。然而,由于无意于佛门的清规戒律,离群苦行,陆羽终于在12岁时离开了寺院,此后浪迹江湖。 天宝五年(公元764年),陆羽结交竞陵太守李齐物,为太守府座上客。...

    2017-11-02 16:57:43
    614
  • 信阳毛尖茶文化历史及发展介绍

    信阳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记载,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国史补》中把义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宋朝,在《宁史?食货志》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把信阳茶列为名茶。元朝,据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光州产东首、浅山、薄侧”等名茶。明朝,对名茶方面的记载很少。清朝,茶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清朝中期是河南省茶叶生产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制茶技术逐渐精湛,制茶质量越来越讲究,在清未出现了细茶信阳毛尖。 清光绪未年(1903-1905),原是清政府住信阳缉私拿统领、旧茶业公所成员的蔡祖贤,提出开山种茶的倡议。当时曾任信阳劝业所所长、有雄厚资金来...

    2017-11-02 13:04:23
    728
  • 塔泉云雾茶文化历史

    塔泉云雾茶历史 据《宣城县志》记载"塔泉云雾"又称"高峰云雾"。明、清时盛极一时.据传"天生丽质难自弃,离鼻三尺奇香来"就是当年乾隆皇帝品尝"塔泉云雾"后,对塔泉云雾的赞美诗句。塔泉云雾在东晋司马睿时(公元317-322年)温山介官与宣城,进贡茗一千斤,是宣城生产贡茶的最早记载。 大诗人李白曾有诗云:"塔泉尽源水,高峰云雾茶"。解放后曾为国务院办公厅用茶,多次荣获国家经济贸易部名优茶荣誉称号并出口英国皇室。六十年代被评为中央机关用茶,八十年代被授予原商业部名优茶,被评为安徽十大名茶之一。如今,国泰民安,茶事兴盛,古峰人继承传统工艺,融入先...

    2017-11-02 09:11:03
    667
  • 茶叶“茶”字的由来和历史演变的介绍

    “茶”字的由来和历史演变 “茶”字的由来 “茶”字的读音,说来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据说神农生来就有一个像水晶一样透明的肚子,任何东西吃进肚子中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神农在咀嚼信手采来的树叶时,看到叶子的汁液在他的肚子中像巡逻兵一样上下游走,查来查去,将肠胃清洗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形象地将其称之为“查”,后来慢慢演变为“茶”字。 “茶”字的历史演变 甲骨文→大篆→小篆→印篆→隶书→楷书 ...

    2017-11-02 05:17:43
    677
  • 茶与对联是中国文化中极为出彩的喻世或抒情

    对联是中国文化中极为出彩的一部分,其讲究对仗及意境,旧时文人多以此形式或喻世或抒情,茶也成为其吟诵的主题之一。历来佳对频出,略列几幅如下。 ◇焚香读画,煮茗敲诗。 ◇茶帘清与鹤同梦,竹榻静听琴所言。 ◇花间渴想柏如露,竹下闲参陆羽经。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茗外风清移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道,吃一盏莫问东西。 ◇琴里知闻惟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幽径树边香茗沸,碧梧荫下澹琴谐。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几静双钧摹古帖,瓯香细乳试新茶。 ◇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 ◇采向雨...

    2017-11-02 01:24:23
    818
  • 白居易《营闲事》茶诗妙句美文

    营闲事 白居易 自笑营闲事,从朝到日斜。 浇畦引泉脉,扫径避兰芽。 暖变墙衣色,晴催木笔花。 桃根知酒渴,晚送一瓯茶。 【详解】 白居易还有《不出》一诗:“檐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好是老身销日处,谁能骑马傍人家?”有《早服云母散》一诗:“晓服云英漱井华,寥然身若在烟霞。药销日晏三匙饭,酒渴春深一碗茶。每夜坐禅观水月,有时行醉玩风花。净名事理人难解,身不出家心出家。”这两首诗中,“席上余杯对早茶”、“酒渴春深一碗茶”,同此诗中的“桃根知酒渴,晚送一瓯茶”,都反映了茶有醒酒除腻的功效。 ...

    2017-11-01 21:31:03
    841
  • 茶诗茶词《七绝乙酉早春客八斗河王家》

    《七绝乙酉早春客八斗河王家》并致天涯及繁芽二诗兄 清江拍岸千帆舞,一夜天涯已繁芽。 不得思诗吟旧句,洗壶问茗羡农家。

    2017-11-01 17:37:43
    622
  • 普洱茶的历史文化简介

    普洱茶以其集散地与原产地——普洱县命名。普洱茶兴于东汉、商于唐朝、始盛于宋朝、定型于明朝、繁荣于清朝。元朝时称之为普茶,明万历年才定名为普洱茶,极盛时期是在清朝。据《普洱府志》记载:“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可知当时盛况。 普洱茶的名称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到了唐朝,普洱茶开始大规模的种植生产,称为“普茶”;宋明时期是中原逐渐认识普洱茶的时期,并且在国家社会经济贸易中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普洱茶的定义: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

    2017-11-01 13:44:23
    619
  • 黑茶的历史渊源介绍

    黑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后期的茶马互市。唐德宗贞元年间,约785-804年。据《封氏闻见录》载:“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湖南茶叶生产历史十分悠久。历史记载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炎帝神农氏,最后就葬于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日的湖南省炎陵县鹿原陂,证明在炎帝神农氏时代,湖南就有茶树生长,并被神农氏发现和利用。至今炎陵县山上仍有野生茶树生长。 湖南黑茶生产始于湖南益阳安化县。据唐·杨烨《膳夫经手录》记载,唐朝时,安华所产渠江薄片,已远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五代毛文锡的《茶谱》记有:“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

    2017-11-01 09:51:03
    712
  • 西南民族“吃茶”的习俗

    抓一把茶叶,开水冲泡后饮汁弃渣,这是现代人最常见的饮茶方式。但是,我国茶文化专家对西南地区各民族“吃茶”习俗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大规模调查后发现,在茶叶原产地及其周边的若干个省的山区,苗、侗、瑶、傣、仡佬、土家等族人民至今仍保存着客来请“吃茶”的习俗。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利用茶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从生晒药用、熟食当菜、烹煮饮用到今日之冲泡直饮,茶已成为全世界青睐的健康饮品。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刘勤晋说:“除少数民族‘吃茶’外,边远山区的汉族也有‘吃茶’的习俗。‘吃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

    2017-11-01 05:57:43
    755
  • 英式茶,怎么喝?

    英式茶,怎么喝? 传统的茶室礼仪,讲究交谈声音要小,瓷器轻拿轻放;女士举止从容,有人从面前经过时要礼貌地轻轻挪动身姿,报以微笑。 松饼的吃法,是先以刀切开,但是不能切到底,然后用手撕,先涂果酱,再涂奶油。吃完一口,再涂一口。杯中茶喝完后,将茶匙放到茶杯中,表示到此为止,否则主人会不断续茶。

    2017-11-01 02:04:23
    627
  • 范仲淹《斗茶歌》茶诗佳作赏析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累官龙图阁直学士经略陕西副使,参知政事。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斗茶歌】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 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

    2017-10-31 22:11:03
    823
  • 茶树的起源介绍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 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

    2017-10-31 18:17:43
    841
  • 乌龙茶起源于武夷山介绍

    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为何会起源于武夷山呢?笔者认为,当是从散茶及松罗茶制作工艺演化而来的。我们知道,无论是最早记载的唐代“请雷而摘,拜水而和”的武夷“晚甘侯”,还是元代四曲皇家御茶园制作的武夷贡品“石乳”,均为蒸青团茶或饼茶。由于团、饼茶经蒸捣不能很好地保持茶叶的自然风味,且制做、饮用程序繁冗,既不能满足世人品饮的要求,又影响茶叶发展。因此,明洪武年间,朝廷颁令罢龙团,改制散茶。此当是绿茶,其制作工艺较之团、饼茶有了大简化,只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但散茶茶青采摘细嫩尖小,不经萎凋,主要工序在杀青,即将茶叶放入红锅热炒,用以蒸...

    2017-10-31 14:24:23
    796
  • 双井绿茶叶传说典故

    “山谷家乡双井茶,一啜犹须三日夸。暖水春晖润畦雨,新条旧河竟抽芽。”这是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山谷(字庭坚)对家乡(江西省修水县双井村)所产“双井茶”赞美的诗句。黄庭坚还常以精制的“双井茶”分赠京师族人及好友欧阳修和苏东坡等。友人也常和诗赞赏。黄庭坚在《双井茶送子瞻》 (子瞻为苏东坡字)诗中曰:“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磑霖霖雪不如。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黄庭坚把珍贵的双井茶送给老师苏东坡,自有一番尊师之心。诗中对苏东坡十分崇敬赞赏,说成是:“天上玉堂森宝书”...

    2017-10-31 10:31:03
    668
  • 涌溪火青茶叶的历史发展

    据考证,涌溪火青起源于明朝。解放前夕曾一度生产停滞,新中国的成立,使涌溪火青茶重焕生机。 1955年开始恢复生产并迅速成名,当年将5公斤极品寄往北京,请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品尝,国务院办公厅为此专函鼓励涌溪人民:“此茶很好,希再接再厉……”。周恩来总理送给原美国总统尼克松2.5公斤涌溪火青,泡给尼克松喝的时候尼克松问周总理这是什么茶?周总理回答他:落水沉。所以涌溪火青又有落水沉这个名称。 1956年即形成批量,国家也开始挂牌收购,并定为送北京的礼茶。此后,涌溪火青也同时作为安徽名茶在香港等南洋市场销售,得到国内外饮茶爱好者的普遍好评。19...

    2017-10-31 06:37:43
    617
  • 刘长卿《送陆羽之茅山寄李延陵》茶诗欣赏

    刘长卿 (?—约786),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因事下狱,两遭贬谪,官终随州刺史。长于五言,称为“五言长城”。 【送陆羽之茅山寄李延陵】 延陵衰草遍,有路问茅山。 鸡犬驱将去,烟霞拟不还。 新家彭泽县,旧国穆陵关。 处处逃名姓,无名亦是闲。 【详解】 刘长卿也是陆羽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这首送陆羽去茅山的诗,反映了陆羽为了研究茶树的栽培与生长、茶叶的采摘与制作,为了撰写《茶经》,跋山涉水,行遍名山古寺、遍访高僧茶农的史实,是研究陆羽的重要历史资料。从“处处逃名姓,无名亦是闲”的诗句,可以看出陆羽淡薄名利的高贵品质。 ...

    2017-10-30 22:51:03
    848
  • 普洱茶六大茶山四产区介绍

    西双版纳六大古茶山的记载,可以在清代阮福所撰写的《普洱茶记》找到以下记载:“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盖产于府之思茅厅界也,厅治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崆,曰蛮砖,曰革登,曰易武,与《通志》所载之名。” 这六大茶山,皆位于西双版纳境内:位于景洪市外的是攸乐山,位于勐腊县境内是其他五大茶山。这六大茶山总面积有2260余平方公里,现在山上的茶园发展到10万亩。它们处于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9℃-20℃,年有效积温6000℃-7000℃,年降雨量1700-2100毫米,四季温和如春,再加上地处高山地带,云雾缭绕,所出产的普洱茶更是闻名遐迩。清代雍正十年(1732年...

    2017-10-30 18:57:43
    624
  • 茶文化概论介绍

    茶这种古老的植物,从药用到食用直至成为人类喜欢的饮品,已经历数千年之久。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对茶的培育、制造、品饮、应用,以及茶文化的始创形成和发展等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人类文明史书写了灿烂光辉的一页。 追本溯源,世界各国引种的茶树,茶叶加工的工艺,茶叶品饮的方式,以及茶礼、茶仪、茶俗、茶风、茶艺、茶会、茶道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源自中国。 ...

    2017-10-30 15:04:23
    643
  • 朝韩李朝时期和现当代时期

    ? ? 朝鲜半岛茶道发展的第三阶段是朝鲜李朝时期。李朝前期的十五六世纪,饮茶之风十分盛行,受中国明朝的影响,散茶壶泡法和撮泡法开始流行,而朝鲜民族的茶礼自新罗统一时期开始,经高丽时期兴盛,至此随着茶礼器具和技艺化的发展后趋于完备而固定下来。 ? ? 李朝中期以后,由于酒风盛行,以及清兵入侵,茶文化因此一度衰落。到了李朝晚期,在大师丁若镛、崔怡、金正喜、草衣大师等的努力下,茶文化开始恢复。 ? ? 丁若镛(1762-1836年),号茶山,著名学者。他所著的《东茶记》(已佚)是朝鲜半岛第一部茶书。金正喜(1786-1856年),著名学者,留下多篇咏茶诗,如《留草衣掸师》诗...

    2017-10-30 11:11:03
    817
  • 关于宁红茶历史文化

    红茶发源于武夷山区,然后传到江西省修水县,再又传到浮梁县和安徽省东至县,最后传到祁门。就红茶而言,是先有“正山小种”、“河红”、次有“宁红”、再有“浮红”、后有“祁红”。“宁红茶”始于清初,是“宁红工夫红茶”的简称,因修水县古称“宁州”而得名。现代茶圣吴觉农经考证后指出:“宁红、祁红并称世界之首,宁红早于祁红90年”,“宁红茶”一经问世,就成为贡茶和出口茶之经典名茶。 茶盖中华 价甲天下 1891年(清光绪17年),修水茶商罗坤化开设的厚生隆茶庄产制的白字号宁红茶100箱,在汉口以每箱100两白银售给俄商,游历来华的俄太子尼古拉?亚历山德...

    2017-10-30 07:17:43
    772
  • 绍兴的茶人茶事

    棋书画诗酒花,当时样样不离它。而今万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茶事,竟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可见其重要。 清明前后,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采茶季,也是新茶上市的时节。每到这个时候,要数农村妇女们最为忙碌,不仅要采茶还要炒茶。在绍兴县农村的不少地方,茶就像是每日必备的粮食,有客人来了要泡茶,自己闲暇时候会泡茶,家里有几分茶山,此时就会采摘自家的新茶。探寻绍兴的茶文化历史,会被深深地震撼到,原来绍兴的茶史从久远的宋代就已经扎根,应该说绍兴人与茶的缘分相当深厚。 而在采茶季采访那些茶人茶事,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久远的“绍兴茶人”的情怀。...

    2017-10-30 03:24:23
    830
  • 铁罗汉历史传说

    铁罗汉是闻名遐迩的武夷名铁罗汉,深受赞赏,相传某年,王母娘在中秋天之夜设宴款待五百罗汉,仙宴非常隆重,菜肴十分丰富,喝的是天宫琼浆美酒,散席时,五百罗汉大都成了醉神仙,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跌跌撞撞,就如世间年节中的秧歌舞。 五百罗汉边走边散,有的仍旧回他的驻地,有的却游来到武夷山,途经山的北上空时,那个管铁罗汉罗汉,神魂颠倒地竟将手中铁罗汉枝弄断,待脑子清醒之时,懊悔不已,想接又接不上,想丢又违反天条,一时没了主意。 几个好奇罗汉,凑近来盘问管铁罗汉罗汉,“何事这般神态?”管铁罗汉罗汉将折断的铁罗汉枝让众人看,诉说:“宴中贪杯,醉中将此铁罗汉枝折断,今...

    2017-10-29 23:31:03
    694
  • 清朝茶叶的生产提高和发展

    ? ? 据古籍史料显示,明清时期在前朝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新的茶树种植和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对于茶树生长规律和特性的掌握也有很大进步。如明末学者方以智的百科式著作《物理小识》中就有记载“种以多子,稍长即移”,说明在明朝,除了种子直播以外,有的茶园还采用了育苗移植的方法。 ? 到清康熙年间一位叫做李来章的知县编写过的《连阳八排风土记》,已有对于茶树插枝繁殖技术的记载。此外,在清朝的福建北部一带,茶农们对一些珍稀名贵的优良茶树品种还开始采用了压条繁殖的方法。在茶园管理方面,明清时期在种植时有了关于灌溉施肥等更加精细的要求,在抑制...

    2017-10-29 19:37:43
    807
  • 茶字形和读音的确立来源历吏

    最古老的“茶”字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历史上“茶”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变化多端,有很多异名、别称、雅号,如荼、槚、荈、蔎、茗、皋芦、不夜侯等,直到如今,茗和茶还可以通用。 “荼”,是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古时“荼”字是多音多义字,不仅仅代表茶。“荼”字,最早见于《诗经》。《诗经?邺风?谷风》中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之句,这里的“荼”是否指“茶”,后人推考说法不一。 最早明确“荼”字包含有茶的意义的是《尔雅》,晋代郭璞在注释《尔雅?释木》中“贾,苦荼”时注明:“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这段注释说的就是茶树的特...

    2017-10-29 15:44:23
    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