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懂得吃亏,是人生大智慧

    我不知何为君子,凡事肯吃亏者便是。我不知何谓小人,凡事好便宜者便是。不占便宜,是一个人最基本修养。 1、懂得吃亏,是人生大智慧 有的人认为吃亏是一种损失,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其实不然,真正的吃亏不是让自己受到伤害,而是雅量容人,宽以待人。 弘一法师言道: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吃亏是一种谦让,孔融四岁让梨,看似吃亏却被人称颂,名流千古。 吃亏是一种付出,彰显一个人的大度。 所谓有失必有得,一个人付出得多了,自然会赢得了他人的尊敬和信任。不仅收获了人脉,也积累了福报。 吃亏是一种成长,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吃亏受...

    2017-06-23 03:51:03
    650
  • 历史文化之建窑的兴起与衰落

    宋之雅趣:斗茶 在宋代,朝廷在地方建立了贡茶制度,贡茶产地需要一种方法来评定茶叶的品位高下,根据点茶法的规则特点,逐渐发展形成了一项有趣的竞赛——斗茶。 宋代斗茶成风,整个社会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皆是斗茶的发烧友,在建安贡茶产地尤甚。大书法家蔡襄的茶学专著《茶录》中有段提到建安的斗茶:“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者为绝佳。 建安斗试,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也就是说,点茶后在茶面上形成的浮沫,以色白和泡沫持久为优。 有趣的是类似现代在咖啡的泡沫上做画一样,宋代文人在分茶的过程中,也会通过巧妙的搅拌,在茶沫上画出禽兽鱼虫、山水...

    2017-06-22 23:57:43
    803
  • 茶在古代地位可不一般,朝廷竟设有专门的茶官

    在古代的史料中,“茶”的名称有很多种。陆羽在《茶经》中所说:“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ǎn)。” 槚:从木的古“茶”字,指茶树。 蔎:是古时四川西部对茶的俗语:“蜀西南人谓茶曰蔎”。 茗:云南地区“茶”之土音,约在东汉时期始用于茶,茶的雅称。 荈:从草,是专指晚采的茶叶。 微物有情,小小的茶叶竟有如此之多雅称,足见古人性情雅致。 茶官在古代政治系统中并没有什么地位,唐代以前都处于隐匿和模糊的状态,唐代之后各类茶业官职庞杂繁复,时时更新,又处于一个很混乱的状态。 随着茶文化的盛行,宋朝时出现了大繁荣的景象,茶叶方面...

    2017-06-22 20:04:23
    882
  • 行茶令

    《中国风俗辞典》中记载:“茶令流行于江南地区。饮茶时以一人令官,饮者皆听其号令,令官出难题,要求人解答执行,做不到者以茶为赏罚。” 茶令的起源据说可追寻到唐代,玩法比较高雅,也有一定难度。一般三五好友围坐,以续诗“接龙”形式,以茶为主题续成一首茶诗,续不上的就要当场受罚。 如此雅致的文字游戏自然少不了文人墨客的身影,其中以颜真卿、陆士修、张荐、李萼、崔万、皎然联合创作的一首《五言月夜啜茶连句》尤为代表: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陆)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张)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李)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

    2017-06-22 16:11:03
    741
  • 斗茶文化的起源与含义

    斗茶是一种古代时期比较流行的休闲文化活动,据说最早是源于福建的建州地区,在唐代被人们称为“茗战”,到了宋代之后称为“斗茶”。 斗茶,顾名思义,即对茶的优劣进行一番品评排序。在宋代,点茶,与“焚香、挂画、插花”并称为“四艺”。 斗茶的场所,多选在有规模的茶叶店,前后二进,前厅阔大,为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厨房,便于煮茶。当然,一些街坊、工友好此道者,几个人小聚谈到茶道,也有说斗就斗的。有些人家,有比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临水,或清幽,都是斗茶的好场所。 斗茶的时间,多选在清明节期间,因此时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 斗茶的参加者都是饮茶爱好...

    2017-06-22 12:17:43
    856
  • 解开烦恼的秘诀,忘记与放下

    《庄子》一书中,“忘”出现了八十多次。庄子把“忘”,当成消除人生烦恼的秘诀。忘物、忘情、忘我,做到这三点才能真正达到“逍遥”的人生境界。 1、忘 物 《智慧书》里讲:欲望是神,欲望的能量和神的能量相当。 对外物的渴求,是人生的本能。衣食住行,皆是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人生。 但是,欲壑难填,过多的索求,却是人一生悲剧的开始。 有个地主去拜访一位部落首领。 首领说,你从这儿向西走,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都是你的了。 太阳落山了,地主没有走回来,因为走得太远,他累死在路上。 庄子说:物物而不物于物。 人生...

    2017-06-22 04:31:03
    875
  • 幸福其实很简单,也可能是一碗茶汤

    一辈子总要喜欢些什么,香烟、美酒亦或茶,总要有一样来陪伴自己,不然显得有些孤寂。原以为,喜欢上一件东西会很简单,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最初喜欢上喝酒。不是因为自己喜欢写几句看着像诗歌一样的东西,而是借酒麻痹,忘记一些不如意或者痛楚。 又或是少年轻狂,带着一些强说愁的意思。可是时间长了,满嘴的酒气会告诉自己不过酒徒尔,偶尔欢聚尚可,毕竟不是长久之道。 至于烟,许多文人的生死之交,它似乎能催生灵感,也似乎会澄澈心灵,更可能会熏旧寂寞。 但时间久了,胸部的闷痛和喉咙处如被火烧般的疼痛会告诉你不能这么下去了。慢慢也就厌倦了那种烟熏火燎的日...

    2017-06-21 20:44:23
    637
  • 酒逢知己醉,茶遇知音香

    酒逢知己醉,茶遇知音香。 忙碌的时候,似乎可以忘记很多东西,比如喝茶。 其实,喝茶需要一颗闲静的心,于尘世中静坐,端一杯茶,慢慢吃,慢慢品,直到喝出茶中氤氲的香息,然后随着时光一起慢慢地沉醉。 随着岁月的增长,内心开始喜欢闲静的东西,比如看一朵花开,在阳光下缓缓地绽放; 比如听一支喜欢的曲子,可以一直听一直听,直到听的有了倦意。 人生有时候是很乏味的,就像一杯白开水,你可以续了又续。 但是喝茶却是不同的,你总要喝出一点味道来才行,否则也是白白浪费了大好的光阴。 其实茶也分很多种,比如普洱、绿茶等大多是用来泡的,经了几次沸水之后,慢慢地变淡; 而有些...

    2017-06-21 16:51:03
    783
  • 这些关于茶的诗歌,真美

    一七令·茶(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diào]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诗从自然可见的茶叶外形描写起,直白言物,生发到茶道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态。最后一句点出了茶的最高理想境界,“洗尽”二字最能体现,茶能抹掉过去的不称心事,又使人在忘却中不疲倦。 七碗茶歌(节选)唐·卢仝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

    2017-06-21 09:04:23
    664
  • 在一杯茶里,听见生命的欢歌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午后,择一处清雅的飘窗,精心地布置一席茶,任阳光穿过窗外竹林,疏影离离,灵动了时光。 早已分不清,是因享受独处而喜欢茶,还是因茶而觉得守静得欢,只是简单觉得,慢慢冲一壶茶,是纷繁中奢侈的恩赐。一片茶叶在水中绽放,杯盏之中便装下了世界,风云雨露,花鸟虫鸣,真实如在耳边。 茶,从诞生伊始便是要入口的,从吃茶到喝茶,味觉和嗅觉似乎对它最深情,苦涩甘甜,花果清香,悉数全收,随后无穷回味。 而我偏偏更喜欢以茶入耳,从煮一壶清冽的泉水,到一盏温热的茶在喉咙咕咚滑落。每一个声音,都是听得到的纯净,听得到的自然,听得到的人生至味。 古人...

    2017-06-21 01:17:43
    771
  • 福鼎白茶的发展简史

    福鼎白茶公共品牌是近年来风靡全国的小众茶类,白茶与福鼎白茶的历史有各种说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梳理。 1979年,陈椽教授根据茶叶的发酵程度区分度把茶叶分为六大茶类,分别为红茶、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在此之前,白茶早就存在了,而且白茶的历史悠久,甚至可追溯到远古时代。传统白茶的主要产地以福鼎和政和为主。 2007年,福鼎市委市政府以福鼎白茶做为公共品牌进行打造,在此之前,偶尔也出现“福鼎白茶”这一名词。 一、古代白茶 福鼎的白茶出现很早。太姥娘娘用白茶治疗小儿麻疹的传说流传已久,说明了古老白茶可饮用、可入药...

    2017-06-20 21:24:23
    618
  • 为何好茶都喜欢生活在北纬30度

    神秘的北纬30° 神秘的“北纬30度”,主要是指北纬30度上下波动5度覆盖的地域。一直以来,北纬30°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它的一个最主要的关键词就是“神秘”。 确实,北纬30°线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它贯穿了四大文明古国。在这条纬线附近有神秘的百慕大三角,著名的埃及金字塔,玛雅文明遗址,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亚特兰蒂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不管是巧合还是冥冥注定,北纬30°都是一条能引起人们极度关注的地带。 北纬30°上的中国名茶 其实,北纬30°与中国名茶之间也有着神秘的联系。 如果说上帝给了法国最好的自然环境种植葡萄以制佳酿...

    2017-06-20 17:31:03
    806
  • 岁月清浅,于一盏茶里释然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是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中的一句。一盏清浅好茶,一盘鲜嫩时蔬,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断舍离”这个词,最初是由日本女作家山下英子提出的。 “断”是指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是指舍弃多余的废物,“离”是指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喝茶的时候,拿起,放下,也是一场断舍离。 捧起茶杯,将欲望放置一旁,断绝一切不需之物,舍掉一切尘世杂念,离开外物给我们强加的“使命”,享受片刻的宁静和纯真。 低调的人生,一辈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 一几,一壶,一人,一幽谷,浅酌慢品,任尘世浮华...

    2017-06-20 05:51:03
    691
  • 人生如茶,需要发酵,才能与众不同

    俗话说,后发酵茶越陈越好。 好在哪里?好在它随着年份的增长,品质愈来愈高,最终将成就出最好的状态。 如何做到越陈越好?这需要条件。 合适的环境,合适的温度、湿度,一定期限的时间,都是重要的,因为它们构成后期发酵缺一不可的要件。 有没有最重要的呢? 如果非要选择,恐怕首选是时间。 一切离开时间的增量,变量将无法显现。 所以,后发酵茶是时间的累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这一过程升华的直观体现。 人生如茶。 人生的变化也是随诸多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我们的改变有苦涩甘甜的交替,更有单薄厚重的更换。 我们是不管环境、时间这些因素,一味固化自己的...

    2017-06-20 01:57:43
    777
  • 一间茶室,一隅宁静,三两好友

    能拥有自己的茶空间小角落,或寻得一心意小茶馆,淡烟细水、竹帘隔燕、月移花影、冬日暖阳、红泥小火炉,人间美哉。生活虽不能完全避开车马喧嚣,但拥有茶人的幸福,可以在心中修篱种菊,建造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简单朴素与不落俗套,确实让茶室成为免于外界忧烦的桃源。此中之外,再无他处,可以让人对美尽情沉醉,不受打扰。 茶室,望文生义且又名副其实地,不过就是一间小房间,甚至只是一座小草屋。 就其材质特性无法持久,目的也只是建来盛载一时涌现的诗意而言,茶室不啻是间“时兴之所”; 就它在满足当下所追求的美感之外,便完全不做多余的装饰摆设而言,茶室确...

    2017-06-19 22:04:23
    781
  • 凤凰单丛茶的发展历史

    相传粤东凤凰山是畲族的发祥地,也是乌龙茶的发源地。在隋、唐、宋时期,凡有畲族居住的地方,就有乌龙茶树的种植,畲族与乌龙茶树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凤凰山的先民发现和利用红茵茶树开始,一直至明代,从野生型到栽培型,从挖掘移植现成的实生苗到选用种子进行人工培植种苗,凤凰人民不断地进行精心的培育,筛选,不断地总结经验,使茶树品种不断地优化、茶叶生产不断地发展。发源于凤凰山的茶树群体,在1956年全国茶树品种普查登记时,被正式定名为“凤凰水仙·华茶17号”。 我国西南茶区,特别是滇西南山区或南岭一带,不乏“大茶树”存在,但那些地区有大茶树而无“...

    2017-06-19 18:11:03
    731
  • 沿袭已久的下午茶,体现的是一种文化

    日日是好日,一期只一会,若得半日闲,便品香茗一盏,如此当不负时光,让我们泡上一壶茶,聊一聊"下午茶"吧! 英式茶食 1660年9月25日,塞缪尔·佩皮斯先生在日记里写道:“后来,我确实要了一杯茶,这种饮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喝过的。”这句话的里程碑意义在于: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人提到他喝了茶。 过了一百年,英国已经变成西方世界最爱喝茶的国家了,这得多亏他们东印度公司。 1699年到1721年,英国茶叶进口增加了一百倍,但还是富豪拿来喝着消食。到19世纪,英国茶叶价跌到二先令一磅,老百姓普遍也喝得起了。 当然啦,贫苦大众都喝上茶了,贵族们就坐不住了。说穿了,就...

    2017-06-19 14:17:43
    709
  • 铁观音的历史起源及命名由来

    关于铁观音的由来,在安溪茶区流传着两个传说: “魏说”----观音赐茶 相传在清朝雍正年间,安溪有位名叫魏荫的茶农,十分善于种茶制茶。这个魏荫同时也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数十年不变的供奉观音。 一天晚上,魏荫梦到自己在崖石缝中发现一株茶树,枝繁叶茂,并散发着一股兰花香气。第二日清晨,魏荫顺着梦中的途径寻觅,果然在 观音仑打石坑的崖石缝间 ,发现一株破石而出的茶树,魏荫又惊又喜,顺手采摘了一些茶青回家悉心制作。茶叶经水冲泡,更是奇香扑鼻,呷一口只觉得喉底回甘,精神大振。 魏荫大喜,认定此茶便是山茶王,决定压条培植,生根发芽后,把茶苗移植在几个破铁...

    2017-06-19 10:24:23
    881
  • 西藏茶文化之酥油茶

    西藏高原上的藏族,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饮食习俗别具风格,其中酥油茶便是藏民族特有的营养饮料,以其原料的营养性、制作方法的独特性而闻名遐迩,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高原茶文化。 对于缺氧、干燥和以肉食、酥油、糌粑为主食的青藏高原人来说,确实是不能一日无茶。 藏族茶俗:客来敬茶 茶叶在唐以前亦称“荼”,《尔雅·释木篇》中说:“木,苦荼(茶)也。”藏语称茶为“荚”。喝茶是藏族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客来敬茶,是藏族茶俗中最主要的内容,反映出他们日常生活的恭敬、和睦、祥和的气氛。 在西藏,不管是在农区、牧区,还是在城镇,无论是远方来...

    2017-06-19 02:37:43
    768
  • 阿根廷马黛茶文化与习俗介绍

    南美洲出产一种叫做马黛茶的茶叶,在当地语言中“马黛茶”就是“仙草”、“天赐神茶”的意思。马黛茶以阿根廷的产量最多,成为马黛条的主要生产国。在阿根廷被奉为“国宝”、“国茶”。 他们很喜欢马黛茶的滋味,这种马黛茶的味道很苦,外国人很难接受这种苦味;但是,阿根廷人祖祖辈辈饮用这种茶,不但早已习惯了这种苦味,还觉得这样的苦茶能够提神、爽口,越喝越觉得有味道,越爱喝。因此,饮用马黛茶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马黛本是冬青科的一种多年生木本植物,通常称它为巴拉圭草,树叶翠绿,呈椭圆形。每年的4-8月,是马黛茶丰收的季节。南美洲人把...

    2017-06-18 22:44:23
    869
  • 宫廷普洱茶“茶中的皇族”

    民间虽有普洱茶,但其品质与皇家普洱相比,不可同日而语。道光初年,阮福《普洱茶记》中清楚的记载了普洱贡茶的采制时节、制造方法:“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意思就是说,当时所有进贡朝廷的皇家普洱茶,都是只取上好野生大叶乔木的芽尖制作。朝廷把所有的茶芽都采摘完后,剩下的才允许民间采摘和贩卖。 当时的皇家普洱只有皇室可以享用,是身份的象征。如果没有皇族血统,别说品尝了,根本连闻一闻的机会都没有,哪怕是权倾朝野的开国功勋,或是辅助太子的三朝元老,也只在立下特别功勋的时候,或功德圆满告老还乡的时候,才偶尔能...

    2017-06-18 18:51:03
    689
  • 家虽小,但茶室里的温暖却很大

    喜欢喝茶的人,总想拥有一间别具情调的小茶室。但由于受到狭小逼仄的小户型的限制,不得不向其他必要的功能空间妥协。 难道小户型就不能开辟出一块属于自己的清静之地吗? 一盏茶壶、几缕烟雾, 一间素净的茶室, 为生活平添了许多悠闲和禅意。 在素雅简淡、茶香袅袅的小茶室里,品茶、读书、思考或者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纵然身体困于一隅,精神却能得到一种荡涤灵魂之后的欢愉和满足。 其实,只要你喜欢,小户型也能装得下大奢侈。 既然面积有限,不妨“投机取巧”一点,将品茶的角落融入其他休闲空间,最好安排在靠窗的位置。 一边喝茶一边欣赏外面的风景,喧...

    2017-06-18 11:04:23
    809
  • 杨绛说:苦涩浓茶,最配细品

    杨绛先生与丈夫钱钟书曾远赴海外留学,不知是否是因为这段留学经历,二人常年有饮牛奶红茶的习惯,在《我们仨》中说过:“每晨一大茶瓯的牛奶红茶也成了毕生戒不掉的嗜好。”而笔下写的他国茶事则更是有趣,值得一阅。 杨绛《喝茶》 曾听人讲洋话,说西洋人喝茶,把茶叶加水煮沸,滤去茶汁,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 新近看到一本美国人做的茶考,原来这是事实。茶叶初到英国,英国人不知怎么吃法,的确吃茶叶渣子,还拌些黄油和盐,敷在面包上同吃。什么妙味,简直不敢尝试。以后他们把茶当药,治伤风,清肠胃。 不久,喝茶之风大行,1660年的茶叶广告上说:“这...

    2017-06-18 03:17:43
    835
  • 在茶面前,时间都是芬芳的

    喝茶,是为了让心有一个休息的空间。慢下来,才能发现生活。静下来,才能听见内心。茶在这两种状态下,还原了生活的独白。 时光的流逝,恰恰是生命的美。日子无可复制,这一杯的茶永远没有上一杯的味道,而令我们爱上喝茶的,是慢下来的那份节奏。 蒋勋先生说,“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那么,有茶,就有了慢的理由,有了美的氛围。时光落在一杯茶里,焦躁得到治愈,疲惫得到安放。友情落在一杯茶里,孤独得到治愈,忧愁得到安放。 生命不止一个人。人来人往,你路过我,我路过你。有时一起喝一喝茶,不为那些厚重的追求,而只是一次坦然的对饮。 若一定要在“一切为了美”中加...

    2017-06-17 19:31:03
    697
  • 春节为何要送茶?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远在他乡的亲人,在此时都会常回家看看。过年一家人、亲人团聚一起,这时候也少不了到处走街串亲戚,宋丽姿染少不了。 茶叶在礼品领域的性质比较中庸,而且男女老少都能喝茶,茶适用于各种场合,因此春节选择茶礼,无疑再合适不过了。 第一:茶为国饮,送茶即送文化 茶饮文化作为古今文明的象征,已根植于传统。 古往今来,我们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下至挑夫贩竹、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茶饮不仅是亲朋团聚、传递祝福、表达感情的媒介,更演变为中国节日文化的特定符号。佳节送茶,送的更是文化与品位。 第二:喝...

    2017-06-17 15:37:43
    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