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

  • 阿根廷的马黛茶民族饮茶文化习俗

    南美洲出产一种叫做马黛茶的茶叶,在当地语言中“马黛茶”就是“仙草”、“天赐神茶”的意思。马黛茶以阿根廷的产量最多,成为马黛条的主要生产国。在阿根廷被奉为“国宝”、“国茶”。他们很喜欢马黛茶的滋味,这种马黛茶的味道很苦,外国人很难接受这种苦味;但是,阿根廷人祖祖辈辈饮用这种茶,不但早已习惯了这种苦味,还觉得这样的苦茶能够提神、爽口,越喝越觉得有味道,越爱喝。因此,饮用马黛茶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马黛本是冬青科的一种多年生木本植物,通常称它为巴拉圭草,树叶翠绿,呈椭圆形。每年的4-8月,是马黛茶丰收的季节。南美洲人把绿...

    2017-09-21 02:11:03
    828
  • 李商隐《茶亭》饮茶茶诗详解

    【茶亭】 李商隐 静得尘埃外,茶芳小华山。 此亭真寂寞,世路少人闲。 【详解】 “世路少人闲”,当人们在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而劳心费力、忙碌奔波时,耐得寂寞的诗人,独坐于小华山茶亭,远离尘世的喧嚣,悠然自得地静坐饮茶。这种心态和意境,正如宋代黄儒《品茶要录》中所谓“身世洒落,神观冲淡”,算是真正领悟了品茗的真谛。与此诗描写境界迥然不同的,有清代一位佚名诗人咏高大雅致的上海丽水台茶楼所写的《上海洋场竹枝词》:“台名丽水上三层,龙井珠兰香味腾。楚馆秦楼环四面,王孙不压曲栏凭。” ...

    2017-09-19 22:57:43
    860
  • 潮汕啜乌龙饮茶习俗介绍

    在闽南及广东的潮州、汕头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钟情于用小杯细啜乌龙。乌龙茶既是茶类的品名,又是茶树的种名。啜茶用的小杯,被称为琛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用如此小杯啜茶,实是汉民族品茶艺术的展现。啜乌龙茶很有讲究,与之配套的茶具,诸如风炉、烧水壶、茶壶、茶杯,谓之烹茶四宝。 泡茶用水应选择甘冽的山泉水,而且必须做到沸水现冲。经温壶、置茶、冲泡、斟茶入杯,便可品饮,啜茶的方式更为奇特,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只觉浓香透鼻。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口,含汤在口中迥旋品味,顿觉口有余甘。一旦茶汤入肚,口...

    2017-09-18 19:44:23
    699
  • 藏族的酥油茶饮茶风俗及传说

    酥油茶,顾名思义,它是用茶、酥油和水等原料制成的一种日常饮料,藏族人之所以每日都离不开这种饮料。主要是因为他们生活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地区。这个地区空气稀薄,气候高寒,雨水稀少,蔬菜瓜果更少,而他们又常年以奶、肉、糌粑为主食。这就需要用茶来消解“其腥肉之食”和“青稞之热”,并用来补充营养成分的不足,因此酥油茶便成了藏民每天必不可少的一种饮料。 传说酥油茶还是唐代的文成公主创制的。文成公主在出嫁前就非常喜欢饮茶,远嫁西藏时,她的嫁妆里就有很多箱各种名茶,藏民的饮食是以牛肉、牛奶和糌粑为主,水果、蔬菜极少,这就使得文...

    2017-09-18 11:57:43
    654
  • 灵一《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饮茶诗歌作品

    灵一本姓吴,人称一公,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唐僧人。禅诵之余,辄赋诗歌,好茶饮。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详解】 古人品茗十分讲究,选茶,选水,选茶具,也选环境。在那野泉烟火,白云生处,岩下青溪绾舟,岩上与友人一边观赏山林美景,一边坐饮香茶,此情此景,谁忍离去?

    2017-09-15 13:57:43
    638
  • 明朝茶史茶叶发展及饮茶文化介绍

    明代的茶风更加繁荣昌盛,其原因有这样几点:明初年首都南京所处的江南一带一向就是盛产茗茶的地方,注重科举的政策使得文士的地位在四民之中居于首位,而文士一向视茶与琴、棋、诗、画一样为必备的素质。朱元璋本是穷苦人出身,因此对茶课税很轻,由于利厚,民间种植茶树的积极性很高,茶商也很乐于贩运茶叶。明代《农政全书》有这样的记载:“种之则利薄,饮之则神清,上而王公贵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贱隶之所不可阙。诚民生日用之所资,国家课利之所助”。明代茶饮之盛可见一斑。另外,明代延续宋代的政策,以茶来怀柔四方,即“采山之利,易充厩之良”的“以茶易马”政策...

    2017-09-13 23:04:23
    738
  • 摩洛哥人爱喝薄荷茶饮茶作为一种消遣的方式

    地处非洲的摩洛哥不产茶叶,可是他们举国上下都喜欢饮茶,素有“宁可一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之说。他们饮用的茶叶绝大多数来自我国,最喜欢饮用的是我国的绿茶。他们之所以喜欢饮茶,可能是与伊斯兰教教规制约饮酒、吸烟有关,因而将饮茶作为一种消遣的方式。 摩洛哥人喝的茶不是单纯的中国绿茶,他们在煮茶时,先将白水煮沸,加上一把茶叶、白糖和薄荷叶,再将水壶放到火炉上煮沸。经过这么两次煮沸之后,就可以饮用了。这种茶既有茶的醇香、糖的甜味,还有薄荷的清凉爽口,能够提神祛暑,很适合生活在热带的摩洛哥人饮用。 摩洛哥人饮茶成癖,每天早晨起床后,要做的...

    2017-09-12 00:24:23
    693
  • 怒族的盐巴茶饮茶习俗别有风味

    盐巴茶不单是怒族饮用的一种茶,生活在怒江一带的纳西族、傈僳族、普米族、彝族和苗族也常饮用这种盐巴茶。 盐巴茶是用瓦罐烹煎而成的。通常的做法是将晒青茶放到瓦罐里烘烤,在烤到茶叶发出噼啪声响和焦香时,就往瓦罐里注入煮沸的水,接着再放进适量的盐巴,略加搅拌,就可以饮用了。这样的盐巴茶茶汤呈橙黄色,既有茶的清香,还有盐巴的咸味,再辅以玉米粑粑,有干有湿,犹如外国人饮茶吃点心一样,别有风味。 怒族等民族习惯于饮用这种盐巴茶,每天都离不开,每天至少要喝三次,并且经常是就着玉米粑粑喝茶。怒族有一首歌谣说:“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

    2017-09-10 21:11:03
    693
  • 中国人饮茶文化起源及历史

    根据文献记载,中国人饮茶起源于公无前3000左右的神农氏时代,陆羽的《茶经》写遭:“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神农氏发现茶树的传说有两种:一种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卜二毒,得荼而解之”。另一种则说,有一天神农氏在用鼎镬煮水之时,恰好有几片叶子飙到了水中,煮好的水呈微黄色,味道苦涩而带甘甜,人口后生津解渴,提神醒脑。神农氏根据以往尝百草的经验,认为这是一种药。陆羽《茶经》中关于神农时就已经发现茶树的说法是以推测的口吻说的,表明神农氏发现茶树的传说并不可靠。不过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茶树却是不争的事实,我国西南的青藏高原...

    2017-09-10 17:17:43
    663
  • 中国饮茶文化兴盛于隋唐

    茶文化的主体是饮茶的文化,是在饮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茶文化产生于茶被用作饮品之后,兴盛于隋唐年间。 唐代中期,茶叶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广泛流行起来,并自南方地区迅速向中原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扩散,政府也开始对销往边疆地区的茶叶征收赋税。唐代之前,茶叶只被零散地记载于医药、文化著作中,自唐代开始出现茶叶专著。茶文化发展至唐代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独立的、全国性的文化形态。 据唐代杨华在《膳夫经手录》中记载:“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在唐代,茶叶产地扩展迅速,据当时资料记载,当时茶叶...

    2017-09-07 03:44:23
    602
  • 饮茶文化各朝代的名茶馆追溯

    茶馆,源远流长,中国百姓休闲消遣的大众场所。古代称为茶寮、茶肆、茶坊、茶楼、茶房、茶店、茶社、茶铺、茶亭等名称。茶馆这个名词,明代才见于文献记载。六朝时期,江南品茗清谈之风盛行。当时有一种既可供人们喝茶,又可供旅客住宿的处所叫茶寮。 饮茶之风到唐代盛行,《封氏见闻记》中说:“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见唐代的城市已有煮茶出卖的店铺。宋代饮茶之风更盛,自京城至各州县,到处设有茶坊。北宋建都汴梁后,城内的几条繁华街巷都设有茶坊。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梁城就有茶坊饮茶的...

    2017-09-06 08:17:43
    720
  • 秦汉魏晋的羹饮饮茶方式发展与演变

    “自秦人取蜀后始知茗饮。”(清顾炎武《日知录》)这就是说,原本当做药用或菜食的茶,大约到了秦以后才当做饮料。 自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在这漫长的800多年间,茶的饮用采取混煮羹饮的方法。三国后魏的张揖在《广雅》中记述:“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 到三国时期已制成紧压的饼茶,如采摘较粗老的叶子,再添加米汤黏合成形。煮茶有了一定的规范,先把饼茶在火上炙烤至呈红色,捣成茶末,然后放入瓷器中,倒入煮沸的水,再与葱、姜、橘皮等拌和后饮用。这种混煮成羹的茶饮料在西晋的文...

    2017-09-05 20:37:43
    714
  • 卢仝咏茶的七言古诗饮茶歌

    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

    2017-09-05 08:57:43
    845
  • 林逋《烹北苑茶有怀》饮茶茶诗赏析

    林逋(967—1028),字君复,号和靖,杭州钱塘(今杭州)人。少孤力学,恬谈好古,不趋荣利,隐居西湖孤山,二十年不至城市,种梅养鹤自娱,终身不仕不娶。 【烹北苑茶有怀】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花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释义】 北苑在福建建安东三十里凤凰山麓。宋太平兴国元年(976)遣使就北苑造茶圃,成为宋代贡茶的主要产地,降及宣和间,北苑贡茶极盛,“凡有四千余色(种),四万七千一百斤有奇”,为世所瞩目。 【详解】 在唐朝陆羽之前,人们饮茶粗放,如喝菜汤。自《茶经》问世之后,人们掌握了煎茶法,懂得了清饮细品的饮茶方法和技艺。林逋在品赏当时名...

    2017-09-04 21:17:43
    649
  • 六朝茶事中国茶业的东移茶文化和饮茶习俗发展

    三国两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因为便利的地理条件和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茶业和茶文化也得到较大发展,该地区在中国茶文化传播中的地位,逐渐明显且重要起来,呈现出取代巴蜀之势。此外,由于六朝基本上都是定都建康,中国茶业的重心也逐渐由西向东移,从而使得中国南方,特别是江东的茶文化和饮茶习俗有了较快发展。 同一时期,中国东南方的植茶也逐渐由浙西扩展到现在的温州、宁波沿海一带。南北朝时期的《桐君录》记载,“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晋陵即今江苏省常州的古名,表明东晋末期以及南朝时,长江下游一带种植的茶叶也著名起来。 ...

    2017-09-02 22:37:43
    897
  • 老舍莫斯科饮茶遇尴尬

    《茶馆》是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优秀话剧,全剧围绕北京裕泰大茶馆的兴衰过程,以茶馆为场地,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特殊社会背景下的老北京风貌,并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实,茶馆在我国茶文化史上由来已久,只是名称有所不同而已。在我国古代的茶馆有茶邸、茶寮、茶楼、茶坊、茶铺、茶肆、茶社、茶舍、茶店、茶亭和茶室等各种名称。在18世纪初才真正开设茶馆饮茶,各地茶馆发展迅速。至清代时,茶馆文化已经成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一种传统文化。 然而,对于茶馆文化却一直很少有人阀津,老舍的贡献之大就在于他抓住了“茶馆”这一...

    2017-08-31 08:24:23
    699
  • 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中国茶道七大类型介绍

    品茶,观其韵,闻其香,品之味,悟之道。茶之味,叶苦味甘,泡上一壶茶,轻轻的揭开壶盖,闭上眼闻到的香醇,静下心在品茶。唇与舌接触到茶汤的时候,回味无穷,望物生津,醇香留齿,回味无穷。中国讲究的就是茶的灵魂,功夫茶道。 茶道的分类: 一、煎茶道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最早记述于唐代,有“吃茶”之说,流行于宋代。法门寺出土的金质茶具,展现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茶叶经烘干后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时有时会加入盐等调料,喝茶时与茶叶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先将饼茶碾成粉末,置于锅中煎煮,最后加盐调味去除...

    2017-08-24 13:04:23
    604
  • 古人饮茶的“三得”之说,是哪三得?

    古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生活在现今社会的人们,工作繁忙,很少有古人的闲情逸致,然而,品茶也并非全不可能,有人能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 古人饮茶注重六境:择茶、选水、佳人、配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其核心都在把握一个“品”字,十分强调饮茶者的意境,故有“三得”之说:得趣、得神、得味。 一曰得趣 饮茶可清心,能给人以满足和享受,增添生活的情趣。品茶要依靠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凭藉自己有素的训练与长时间的体验,通过对茶叶色、...

    2017-07-28 15:31:03
    673
  • 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中国茶道八大类型介绍

    品茶,观其韵,闻其香,品之味,悟之道。茶之味,叶苦味甘,泡上一壶茶,轻轻的揭开壶盖,闭上眼闻到的香醇,静下心在品茶。唇与舌接触到茶汤的时候,回味无穷,望物生津,醇香留齿,回味无穷。中国讲究的就是茶的灵魂,功夫茶道。 茶道的分类: 一、煎茶道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最早记述于唐代,有“吃茶”之说,流行于宋代。法门寺出土的金质茶具,展现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茶叶经烘干后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时有时会加入盐等调料,喝茶时与茶叶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先将饼茶碾成粉末,置于锅中煎煮,最后加盐调味去除...

    2017-07-09 16:31:03
    692
  • 在宜宾,喝酒、饮茶、吃烧烤,一样都不能少!

    生活究竟是什么? 午间一壶小酒,独酌亦有情趣;午后一杯淡茶,畅饮畅聊同样痛快;傍晚再来一餐夜宵,即便路边烧烤也能吃出酣畅淋漓的江湖气概。 在四川宜宾,喝酒、喝茶、吃烧烤,半日时光转瞬即过。享受惬意的时光,享受平凡的人生。 市井里的茶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每座城市的生活节奏都不相同。 半日的时间能做什么事?在北京,是两场会议、一次谈判、若干个工作指标以及争分夺秒的一餐下午茶;在重庆,半日时间能拜访几位客户,奔走于城市的高楼大厦间,不得歇息。 而在宜宾,半日时间,只够喝一杯茶。 根据地方县志记载,宜宾人喝茶的习惯自古有之。然...

    2017-06-27 01:11:03
    887
  • 入冬,饮茶就对了

    不觉已是冬日,感受着空气中的寒意一天天深重起来,便格外渴望一杯茶的暖。 每每从寒风中走进屋来,看着一簇小小火苗在炉中摇曳,看着袅袅热气在空气中升腾,便觉岁月静好,幸福安稳。 想着与三五知己围炉而坐,小试新茶;也想着一个人与一盏茶相遇的时光,几许怡然,几许诗意。 如果说春日饮茶是为着一份拂过舌尖的鲜爽,那冬日饮茶便是向着浸透身心的温暖出发。 那样的茶褪去了一身轻薄,承载着岁月积淀的能量,给人更为深刻的慰藉:它是爷爷的旧时光,是与友人相见的欢喜,亦是一个人平凡生活里的小确幸…… 记忆中,爷爷的茶杯中总是漂浮着绿色或黄褐色的叶子,像是一片...

    2017-05-22 09:37:43
    655
  • 唐代饮茶风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唐代饮茶风盛行的主要原因是社会鼎盛,唐代最高统治者提倡饮茶、热衷茶事,皆因茶体现了皇家的意志,适应统治的需要,利于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因而社会鼎盛也反向促进了饮茶风气的盛行,也为茶文化的繁荣做了良好的奠定基础。 首先,盛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是此后饮茶之俗全面兴盛的最关键因素。 绝大部分事物的发展,必然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唐代杨晔所著《膳夫经手录》记载:“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已后盛矣。”意思是说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茶叶的普及都还只是初现端倪,而...

    2017-05-20 14:51:03
    883
  • 中英饮茶习俗有何相似之处

    首先中式茶品种丰富,茶类齐全,且有完整的泡茶流程,饮茶更是文化的传承,渗透于生活、职场、社交等场合,中式茶饮讲究清饮,注重纯粹的单一品种,而英式茶品种较少,以红茶为主,主要体现在下午茶,有饼干、蛋糕等搭配,注重调饮,风味饮用,更加直接简单。 茶在中国的历史悠久,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从汉唐开始,茶叶与丝绸一样,作为中国的珍贵之物向外传播。在1650年传到英国。 1662年,嗜好饮茶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了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妆包括221磅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那时候,红茶之珍贵不亚于白银。 新王后优雅的泡茶...

    2017-05-10 21:31:03
    611
  • 形容饮茶的唯美句子

    形容饮茶的唯美句子: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片片茶叶,浮沉之间,展现人生百态;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人生如茶,空杯以对,才有喝不完的好茶,才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人生如一杯茶,苦也只会是一阵子,不会苦一辈子;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形容饮茶的句子 人生淡如茶,如茶一般去除了可乐的浮躁,去除了咖啡的华丽,留下了纯而淡的茶水;同时,人生如茶,如茶一般多了些苦涩,多了些甘甜,留下了让我们意犹未尽的感觉。 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细小纤弱,那样的无足轻重,却又是那样的妙不可言。 茶之内功,无喧嚣之形,无激扬之态,一盏浅注,清气馥郁。品茶所品味到的感受...

    2017-04-26 19:11:03
    884
  • 世界饮茶风情—伊朗茶俗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位于亚洲西部,属中东国家。 是一个国土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盛产石油。 伊朗经济以石油开采业为主,为世界石油天然气大国,石油出口是经济命脉。 伊朗的古都伊斯法罕,曾经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南路要站,因此伊朗茶文化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伊朗茶俗 伊朗人喜爱喝茶与其宗教信仰有着很大的关系,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 伊朗人喝茶的座位方式也深受伊斯兰教影响,在伊朗的茶室喝茶,男女必须分开坐,因此伊朗特殊的伊斯兰教国情造就了伊朗茶俗的特点。 此外,在当地的政府机构或是教育机构,喝茶...

    2017-04-23 13:24:23
    622